为您找到与化工论文范文 其它论文范文区别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化工产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当地经济较大程度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臭氧一般不能氧化彻底有机物,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臭氧组合工艺,本文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和衍生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臭氧氧化技术;有机废水;废水处理
世界人口的疯长及日益发展的工业是越来越多的水体遭受污染。而臭氧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点位和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多种化合物,对于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不产生污泥等特点。随着工业技术的革新,人们发现臭氧消毒的效率要远优于氯消毒,不会在消毒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三氯甲烷(THMS),并且还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色、臭、味、和铁、锰等无机物质,并能降低UV吸收值、TOC、COD及氨氮。因此,臭氧氧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废水处理中[1]。
1臭氧的特性
臭氧,一种浅蓝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原子以sp2杂化的方式形成π键,臭氧分子形状为V形。臭氧的ORP比水处理中常用消毒剂氯气高0.7V,其氧化能力也远远高于氯气高。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约高13倍[1]。经臭氧处理后的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杂质,成分比较复杂,还含有许多有机污染物,所以臭氧在水中很不稳定,会迅速分解成氧气分子[2]。
2臭氧氧化及其衍生工艺
臭氧氧化有机物的过程分为两种反应: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直接反应即是通过亲核反应、环加成、亲电反应的方式。间接反应则是通过臭氧与水的自由基诱发反应生成HO?。HO?通过抽氢反应、电子转移及加成反应与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复杂化学反应,从而将部分有机物矿化为CO2和H2O。通过以上反应,可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以生物降解的小分子化合物,污水的COD可得到一定的去除而且色度也可大大降低。虽然臭氧对很多的有机物就有氧化性,但它对氧化物的选择具有特定性,而且有机物的降解产物一般是羧酸类化合物比如一元醛、二元醛等小分子,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COD的去除率不高。臭氧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可以更好得提高氧化速率。联用来降解废水。目前与臭氧联用的技术主要有:臭氧/UV、臭氧+活性炭、臭氧+超声波降解、臭氧与膜联用、臭氧和生物污泥等[3]。
3臭氧氧化技术和衍生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1臭氧降解农药废水我国土地幅员辽阔,而对农作物最大的危害即是虫咬得病,所以农药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是河流水源污染的中重点,非点源污染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也成为给水水质处理的一个难点。农药在自然水体中虽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难于被生物吸收降解和被氧化剂氧化,但用臭氧+光催化氧化处理的工艺可以降解此类废水[4]。
3.2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焦化废水产生于石油、煤的焦化及天然气的裂解过程,迅猛的工业化发展使焦化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其中多含有多氨氮、环芳烃类物质、吡啶、氰化物及煤焦油等[5],污染物多为难生物降解的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臭氧技术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可以出水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吴玲等[6]通过实验考察了臭氧对焦化废水的降解效果影响。研究表明:对于COD<1000mg/L、酚<500mg/L以下的焦化废水,经臭氧技术处理后水质改善很多。
3.3臭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垃圾渗滤液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水分中,是一种污染性极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高达77种,被列入我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经过臭氧氧化后,废水的生化性(B/C)有了很大的提高,降低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冯旭东等[7]研究了“生物+臭氧氧化”技术降解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当臭氧流量为0.4L/min时,废水中的COD由900mg/L降为550mg/L以下,B/C也得到了提高(约为0.28),其出水水质可达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二级标准。
3.4臭氧技术对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废水一直占工业废水排污的比重很大,印染废水特点是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很高、水质变化幅度大、色深、碱性较大,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印染新原料、新助剂、新工艺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使得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组分变得越来越复杂,用臭氧进行深度处理在色度的降低和COD去除方面有显著的效果,目前臭氧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卢宁川等[8]对印染废水采用臭氧处理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臭氧对含有GBC枣红基染料的印染废水的色度和CODcr去除率可达到94.4%和72.2%。
4结论与展望
臭氧氧化工艺及衍生技术近年来已经被深入研究,并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但臭氧应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还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臭氧能氧化水中许多有机物,但臭氧与有机物的反应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够;臭氧氧化后的产物往往为羧酸类有机物;臭氧生成的成本比较高,而利用率不高提高了臭氧氧化技术的费用。因此,研究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O3/UV、O3/H2O2、O3/活性炭等)是十分有意义的。针对不同特征的难降解有机废水,选择合适的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并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和氧化能力,改善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贡意,韩荣新.臭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J].城镇供水,2013(6):42-4.
[2]夏大磊,王松,孙聪,etal.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研究现状[J].山东化工,2015(10):180-1.
[3]陈琳,刘国光,吕文英.臭氧氧化技术发展前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B08):143-5.
[4]夏晓武,孙世群.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270-3.
[5]李福勤,牛红兰,安晓婵,etal.臭氧氧化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42(4):16-8.
[6]吴玲,夏中明.臭氧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化肥设计,1995(5):45-7.
[7]冯旭东,刘芳,郭明旻,etal.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臭氧氧化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5):387-8.
[8]卢宁川,府灵敏.臭氧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2,15(2):1-2.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专业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制定过程中,突出了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产业布局、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等六大重点。近年来由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化工、能源环保等相关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急需大批专门的能源化工人才作为支撑。与此同时,各种制氢技术、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等新兴能源化学工程产业也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急需大批的专门能源化学工程人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正是为了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而设置的面向能源化工领域的新技术专业。
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1.专业概况
沈阳工程学院于2010年申请试办能源化学工程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专业在创办与建设过程中,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辽宁省经济发展战略,重在培养和储备能源化学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涵盖煤化工、生物质化工、新型电源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兴能源化工领域,突出能源和电力行业的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2.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沈阳工程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面向电力、供热、化工、环保、煤炭等能源转化领域,从事污染物控制和减排工艺的设计、运行及生产过程控制、相关产品研制与开发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应用型人才,即学生既要懂得能源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接受能源化学工程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科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四个层面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框架。在总体培养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本专业的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与创新教育体系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实现了系统优化。按知识层次构建了三个知识平台,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并按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培养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能源化工方面知识,并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做好整体优化。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理念和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与创新。课程安排可以概括为“1+1+1”,前一个“1”指化学,中间一个“1”指化学工程与技术,后一个“1”指能源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沈阳工程学院能源化学工程培养方案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分别开设了四大化学课程,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设了化学工程学的核心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开设了能源化学工程中与节能减排和能源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包括“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洁净煤技术”“能源化工环保及治理”等课程。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1)构建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具有特色、适合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目标规划-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相应的子系统有“内部质量标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及“质量评价系统”。
(2)构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系统。系统由“指挥、执行、控制”构成的覆盖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闭环回路的六大过程管理子系统组成。设计了“三位一体”的工作任务清单,即程序文件、工作流程、控制节点,通过“三位一体”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目的、职责、工作程序,确定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确定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环节,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3)建立合理监控制度。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学运行全程监控为主线,以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为对象,逐级负责,分工协作。制定了《听课制度》《停代调课制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主要教学过程管理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堂讲授和作业批改,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做了具体的规定。完善了教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与反馈制度,提高对教学质量的调控能力;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坚持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制度,部门领导听课、教师互听课制度等;坚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水平、毕业设计质量、试卷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深化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规范教学环节,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形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对现代教学规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时更新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新教材,积极组织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开展专题讨论课,进一步规范各教学环节,制订完备的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规划及课程档案等。
(2)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能源化学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能源化工也在迅猛发展。对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四年中要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能非常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能源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化工类院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调整课程学时和课程内容,开办化工特色鲜明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二是全面分析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内容,避免重复部分,增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点—知识线—知识体系。对课程学时、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安排,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三是将国内外前沿和专业教师新的科研成果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如在能源化学课程中介绍新型生物质能源利用、可燃冰技术、煤气化和液化生产甲醇与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利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化工新能源的内容;专业教师经常以科研课题为平台参与国内外多种学术会议,在课堂上将学科最新动态展示给学生。四是积极选用符合培养要求的高质量教材。
(3)丰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根本在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具体案例或项目的解析、开展专题讨论课,增强了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专业热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改革,大部分课程都实现了考核方式多样化,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避免了“一考定全局”的作法。
(4)积极申报科研和教改项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毕业生大多具有实践能力强、协作精神好等突出特点,毕业生在业内发展潜力巨大。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教师继承了学校的办学传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教学环节的规范,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近3年来,专业教师共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市项目10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SCI和EI论文41篇。主持和参与9项教改项目,其中省级3项,校级6项。
四、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沈阳工程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成立时间较短,因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目前本专业实验条件还相对落后,缺少大型分析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现有实验台数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化工专业教师短缺,青年教师还有待成长,中间力量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难以带动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3)部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课开课先后顺序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有的授课教师对新课程内容不太熟练,有必要加强教师的授课水平。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现有实习基地以电厂为主,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背景有一定差距,学生实习目的性不强,需要进一步与校外企业进行联合,增强与能源化工方面企业的联系。目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经费陆续到位,专业教师正在做好本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和分析论证工作,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集众家之长,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方面,以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积极引进适合本专业发展的高素质学科专业人才,加紧培养现有年轻教师,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人才梯队。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结合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以电力行业为背景的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还需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相关院校的办学经验,不断摸索、改进、创新和完善专业建设,办出自身专业特色,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一个支柱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型的产业,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制约了中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信息、能源并称为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从人类以石头为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对石器进行加工进入新石器时代,再到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材料的发展史。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化学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学科以化学、化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检测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性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但随着社会进步,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本文基于材料化学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今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广,概念多
材料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和化工基础,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研修的主要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工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在基础课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学中的热熔、积分溶解热、积分稀释热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细区分容易混淆。在诸如高分子材料这类介绍性的课程中名称特别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但通过学习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识别基本的材料,掌握它们的基本制备工艺和用途。
1.2叙述性的内容多
关于三大材料的学习主要是叙述性的内容多,比较抽象。例如,金属加工中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几个种类,每种钢材根据用途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工艺条件。但是只通过课本的叙述,对于很多材料依旧没有直观的认识。虽然很多同学有参加过金工实习课,但是时间不长,很难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一些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感到陌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在材料的合成中,每合成一种材料,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测看所得物质是否为目标产物。又或者合成一种新的物质,也可以通过检测分析出其结构性能。材料专业的学生都有一门必修课《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材料表征中各种检测手段。但是很多同学拿到检测结果却不会分析。
1.3课程教学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
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1]。材料化学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与实际应用密不可分。课程安排之前的金工实习,目的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对材料的加工有所了解。此外,还有一些实验操作课,但是很多时候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又或者设备少学生多,平均几人一台设备,学生动手机会操作不够,有时候老师只能靠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观摩,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还有部分同学在实习中怕脏、怕累,不愿动手操作。另外,在课程结束后还有参观见习,对材料的加工制作有个直观的认识,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人员过多,加上工厂环境复杂,很多同学在见习过程中往往走马观花,只停留在看热闹的表面功夫上。
2解决办法
2.1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最大兴趣并使之保持这种热情。材料化学工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结合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比如高分子材料中的聚丙烯腈,常与羊毛混纺制成毛织物等,可以制作毛毯、军用帆布、帐篷等。被称为“人造羊毛”。又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制家具,其实很多都是由木塑复合而成: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使其与各种塑料通过不同的工艺复合而成。既保留了木材良好的加工性能,同时具有塑料的耐水、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良性能,还符合环保的大前提。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实际,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信息。
2.2疏通知识结构,掌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材料化学工程形成前,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科学都已自成体系,而且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如马氏体相变本来是金属学提出来的,广泛地用来作为钢材热处理的理论基础。但在氧化锆陶瓷材料中也发现了马氏体相变现象[2],并用来作为陶瓷增韧的有效手段。另外,各类材料的研究设备与生产手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不同类型的材料各有专用测试设备与生产装置,但更多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物理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等。在材料生产中,很多加工装置也是通用的。比如生活中很多塑料用品大多是通过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但其实与粉末冶金工艺中的压坯过程相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间已无明显界限,甚至不同材料之间能相互代替。不过凡事都有规律可循,只要掌握规律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作为材料的规律就是:组织决定性能,性能决定应用[3]。再根据性质选择材料,依据用途确定工艺路线。抓住这一规律,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毫无头绪。
2.3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方式,学生听课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新的教学改革中应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前布置问题,分小组完成不同的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查找资料,每组选择代表在课堂进行发言,然后再各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减轻了老师的授课负担,还锻炼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传统教学,计算机汇集了图像、文字、声音等元素,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色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元素,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工艺方法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结合一些相关视频比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模压成型以及金属材料的冷加工热加工等。这些视频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如HOWITISMADE、TEDSHOW等。通过相关的视频,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激励学生自己在课外继续学习观看。这种多媒体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4开设软件分析课程
作为材料化学工程研究生,材料检测分析应该成为一种必备的基础技能。但是很多时候拿到检测结果却不会分析。软件分析课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有软件可以分析,比如FTIR、XRD、NMR等,借助这些软件,可以快速地分析所得结果。比如JADE,作为一款分析XRD数据的软件,它可以对物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虽然软件分析不一定完全正确,更多的时候还是根据理论基础来判断,但软件分析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手段。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5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课堂所学的最终都是要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涉及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时,可以穿插一些参观实习课。通过参观实习,直观地了解材料加工制备过程,将自己所学知识配合生产。理论上可行的事情,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原材料、工艺条件的控制、销售渠道、成本控制等。如果有可能,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大型的工厂基地,接触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体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感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实力。为学生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提供机会,这将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于一些非重点名校的学生。另外,通过与企业或者研究单位联合培养,即“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一般指企业、学校、研究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优势互补。李元元等认为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工科硕士的最佳途径,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相关实践应当与工矿企业的工程实际相结合,密切结合其技术改造、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结语
按照教育部颁布最新的学科体系,材料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方向之一,主要以化学、化工和材料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因而在材料化学工程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理论多、知识点多、概念多及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疏通各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开设软件分析等实用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解决办法。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1.1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开发能源的技术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将“煤化工”等专业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促进我国煤化这一特色专业发展。加强煤化工特色建设,可以扩大煤化工产业,推广清洁能源,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煤化工特色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在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1.2发扬创新精神
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够彰显特色。特色专业是经过改革后被确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有探索和创新,但煤化工专业发展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仍然会对创新有所阻碍,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的煤化工专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煤化工特色建设。
1.3稳定发展原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煤化工人才培养方向,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毕业后学生主要面对钢铁冶金系统,能源方向,因此在建设特色专业是,也要立足根本,找准发现,坚持稳定发展的原则。煤化工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因此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不确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建设煤化工特色的对策
2.1创新教育观念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过程等都离不开一定的理念指导[1]。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市场分不开,煤化工专业与能源安全与供应、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摄入,煤化工专业发展也要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现教育活动,将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进行谈论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理念偏差,要及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煤化工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定期考核,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教育,这也是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措施。
2.2创新课程体系
煤化工特色专业要突出特色,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基础教学中突出特色,从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性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煤化工特色,根据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煤化工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特色建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而能够在以往的经验中,发挥教学成果的理念,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要反应时代的特征,但也要与学校的特色向结合,建设出使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煤化工课程体系要突出特色,例如开展“焦化特色课程”、“清洁能源课程”等,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将基础必修课和辅修课程想结合,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发展。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工程与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设特色煤化工专业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将最前沿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才能够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2.4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是有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保障,在科学的监督机制中,促进煤化工专业发展。高校要保证特色专业有效进行,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及教学条件,这些物质保障是实施特色专业的前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实施不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特色专业,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反馈、教务系统质量检测等,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是高校的特色专业,因此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创新性原则,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本专业特色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要创新教育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突出特色,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煤化工专业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措施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1]是利用化学、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的转换、储存及传输等问题,通过生产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是本专业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目前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迈入大学,面临如此信息量大的课程感到迷茫;教师面对课时量日趋减少的趋势,而传递的信息量大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日常教学;另外,加上教师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其未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因此,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例如: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1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报告并加以总结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2.1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2.2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课前预习,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无机化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本系以上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对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初探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后会继续探索无机化学其他方面的改革。
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与我国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对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脚步,我国必须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开发技术,更好地促进化学工程研究大步向前发展。
1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担忧石油问题。迄今为止,人类只开采了大约总储藏量1/3的原油,因此,油藏开发及提高效率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半世纪以前,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日益增长,工人们利用油藏工程的原理提高采收率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油藏工程原理的发展。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工程主要负责各类研究,在掌握动态规律与原理的同时,也辅助了钻井与采油工程的开展。
2三次采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石油界的精英们一直努力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一次和二次采油主要是靠自身压力和注气注水等方法,三次采油是采用之前的任何工业技术[2]。因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手段,它主要是靠原来油藏中没有的物料开采。它的定义与分类是不矛盾的。油藏化学工程是在三次采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和化学工程学科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取得新成就。这一阶段也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的多样性,开始探究多方面技术,涉及各种学科,主要有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计算数学等多种高等学科。
3化学复合驱技术
我国油田多数是陆相沉积,分布相当不均匀,原油中的蜡含量和芳烃含量比例较大,且黏度大,导致水驱采收率只在33%左右。三次采油的研究技术表明,化学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它是在单一化学剂驱的基础上组合两种不同的化学剂,形成多种复合体系。通过实验证明,复合驱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化学驱剂效果显著的多。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复合驱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复合驱配方体系主要是由高浓度小段塞和低浓度大段塞2种体系组成。高浓度小段塞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使油水形成中相微乳液体系,增强原油的乳化。典型的代表有胶束.聚合物驱体系,它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2.5%~5.0%,段塞小于0.4pv,若形成微乳液,效率更大,能达到80%以上。低浓度大段塞是后期才引进的策略,它的驱油原理主要是毛管准数理论,利用碱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种体系应用相对广泛,高酸值和低酸值都适用。近年来,随着研究力度加强,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如梳形聚合物KYPAM,星形聚合物STARPAM,疏水缔合聚合物A.DH。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利于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也扩展了油藏水的矿化度和文档范围。
4油田堵水调剖技术
开发油田主要采用水驱开发在在这一过程中,因储存分布不均,导致注水过程中出现沿高渗透带窜流,水波效果差,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尤其当进入高含水阶段,会出现水短路的现象,加深开采工作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专家们提出采用“堵水调剖”这一方法。堵水调剖具有颇多优势,操作简洁、规模较小、周期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历经磨难,从单井油井堵水油井堵水到单井水井调剖,目前主要发展到调整深部调驱。直到2006年底,才开始着手整体堵水调剖示范工程,在采油研究院的带领下,全面开展现工作,有条理的分析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给予独特的评价以及实地示范。为改善注水开发的现状,应做如下调整目标:将单井措施向区块整体转变;将近井剖面转向深部液流;阶段上实施一体化转变;评价上从单井向整体转变;应用上改用多种复杂油藏,不再局限在常规水驱油藏据调查,仍有多个区块可以进行整体调堵,由此看来,堵水调剖技术发展趋势将奋力往前。
5评价与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油藏采收率明显提高,技术也不断突破,但仍然要看清形势。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擅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精心解析。例如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溶解性和长期热稳定性都还不是很乐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到施工要求,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同样地,化学驱技术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在过程中分层次去进行。只有抱着永不止步的态度去钻研,去创新,去探索,才能攻克这些技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进一步将化学驱油技术往特色道路上发展,不断为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做贡献。
6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工作。不停探索实验技术,顺应环境变化。掌握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还要继续研究物理化学模型,对敏感参数进行验证。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稳定我国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和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影响着国家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事关大多数人的就业,决定地区的繁荣。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工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当下的发展水平
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来说,化学工业所占的比重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可以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科技生活的需要,也能够鼓舞国家的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包括工业、农业在内的各项国家基础产业的进步。近些年来,化学肥料开始逐步的替代了旧的农业肥料,提高了农业的产值产量,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农业产值的高速迈进。但是与旧的农业肥料相比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化学肥料使用后所产生的化学废弃物在很大程度上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化学肥料的残留物成为了大自然的污染源头。因此,化学工程有待提高,保护环境的宗旨是重中之重,资源的节约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化学工程的污染、浪费现象仍是十分的严重,发展决不能以污染和浪费为前提,这是大错特错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尤为严重。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产过程中,提高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环境。反应条件是化工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达到高效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料的产生,反应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提高化工生产效率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加强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催化剂以及反应所需条件一定要达到所需标准,才能保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高效生产,并减少废物的产生。保证废物不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就能保证化工生产的相对环保。第二,化工生产过程中,并非只是提高产品生产的环境,更应该能够提供废物处理的程序以及治理系统。包括我们经常看到的废气,都应该经过适当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废水的排放要采用化学综合的化工工艺。其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原理,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通过沉淀,从而减轻其危害性。此外,废气的处理应该在排气的中部以及顶部,都设置一出废气处理系统,这些装置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毒气体以及废气中的粉尘过滤,从而保证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第三,真正从化学工程中的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入手,工艺技术是指从不同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进行分析与探讨。制造氧气的方式有很多种,那么哪种方式才是最效率高并且更适合化工生产呢?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于生产的原料以及方式都是可以随机改变的,并能通过改变来进行适应性生产,从而提高化学生产的效率,并实现高效以及绿色生产。
3结语
总之,化工生产工艺的提高,应该从当前的现状分析,找出生产环节中的弊端吗,从而大力发展化工工艺。经过了上述的分析和理解,我们不难总结出化学工程利弊。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盛行的今天,若是化学生产能够经受得住考验,改变环境污染的不合理现象,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那么它的广泛应用就一定会指日可待。但是,若是化学生产依旧如今日般给整个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的话,它为人们所]冷漠^也同样是不难想象的。因此,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技术,提高化学生产工艺的使用效能,是现下发展应当考虑的首选问题。就其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技术的日进完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化学工业生产发展的明天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一、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思考和改革
1.1实验方法绿色化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化学综合实验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选择。首先,在溶剂、原料及产品的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试剂、少用或不用剧毒的有机物,如不选用苯、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或原料进行实验,不选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酸盐作为氧化剂,不选用硝基苯或苯胺作为产品的实验等,并努力实现半微量或微量反应。其次,在化学反应方面,积极探索无溶剂反应和超声波、微波催化等新型实验,如使用微波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不仅可以降低乙酸、乙醇及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而且收率可达90%以上。最后,在实验“三废”处理方面,主要实行“统一回收、循环使用、综合处理”的原则,最终实现“三废”无害排放。
1.2实验内容现实化
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应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对化学、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自我钻研、创新的意识和兴趣。膏霜类化妆品已经完全渗透人们的生活,其配制实验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综合性实验之一。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性能特点各异,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而言:油脂和蜡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组分;为使形成稳定乳化体,需加乳化剂,如司盘类、吐温类;为保证外观和流变性,应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保湿剂、营养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及祛痘、美白等其他功能性原料。完成一个具有优良性质的膏霜类化妆品的设计,需要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性质影响因素及相互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良和优化;产品性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膏霜类化妆品设计方案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浓,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体味到科研实践的价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实验思路、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1.3实验学科交叉化
化学综合实验应综合体现有关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单元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基础实验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实验室实验能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训练等。化学合成属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是验证、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条件优化以及一般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如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条件、应用领域等。化合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原理、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应该注重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初步具备对数据的评价能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化合物合成和分析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渗入化工原理实验,回答过程和设备的问题,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设备,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规律和典型设备,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操作变量对过程的影响,调整操作参数以完成指定工艺要求,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实验装置和操作规范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如在合成分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工业上如何除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产品如何进行纯化,使用何种设备?设备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产品纯度如何检测?在回答所有问题时,学生必需掌握合成、设备、分析等有关学科内容,实现学科交叉,对分析纯乙酸乙酯的从合成到工业化产品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化学综合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选择合成方法、拟定实验方案、建立产品分析方法和基本工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下基础。为了满足实验需要,还应补充其他教学内容,如文献检索、波谱解析、试验设计方法等。
1.4实验项目科研化
化学综合实验除承接基础实验的提升外,还应为科研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必然需要在综合实验中渗透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化学综合实验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时间为两周,对一个实验项目不能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因此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注意选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的意义。根据我院情况,题目来源主要有:教师科研项目中可分割的、难度适宜的试验部分;教研组开发的综合实验;学生提出可实行的实验项目等。科研实验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交流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结语
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学生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精选和更新实验内容,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增加现代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成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化学工业是一个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工艺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课程的参考教材是华东理工大学胡明、刘霞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笔者选取该教材里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单元作为基础部分,让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常见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构词规律,掌握专业英语中常见句式和翻译技巧。同时,从ACS、ScienceDirect、RSC、JohnWiley等数据库出版的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杂志中,精选近三年的文献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进行大胆的尝试。常见的化学化工英文文献有三种:全文、快报和综述。这三种文献的写作风格和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各级标题、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第一次讲述一篇美国人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面的文献时,同学们都很好奇,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很多学生反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英文文献。好奇之余,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短短的三页文献上有太多不认识的英文专业词汇、较多的长难句和定语后置等,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论文的写作风格与教材上面的单元有较大差别,同学们一时间难以适应等。随着教学时数的增长,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英文科技文献写作的风格和格式。比如,美国人写的科技文章(美式英语)和英国人写的科技文献(英式英语)的写作风格就有较大的差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一次上课时,笔者就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1)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同学们发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精神。(2)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对象,如:巴斯夫、陶氏、联合利华、杜邦等。毕业生要想在这些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3)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在本科最后两年学习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知识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热力学(双语和英语)的效果。此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要求学生翻译一篇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熟悉本专业的几种主要外文期刊。最后,在研究生面试时,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要求翻译一篇或者几段英文文献。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论什么课,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那么课堂气氛一定很沉闷。有些老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又发现,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高年级的本科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笔者采取的做法如下: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5%,每个同学至少在课堂上回答一次问题才能得到平时成绩,回答问题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来很沉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甚至出现多个学生争抢回答一个问题的现象。
三、以公平为原则,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
专业英语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综合利用专业英语知识从英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理解英文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一篇文献中的工作描述出来,并且能让同学们听懂,就可以称之为“理解”。基于这种观点,笔者采取了全新的考核方式。在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5人一组),老师给出几十篇英文文献,要求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篇,并以之为基础,制作PPT。当本学期课程快结束时,由其中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他们制作的幻灯片(时间约6min)。讲解完毕后,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均可补充,并回答同学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在报告中所体现的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模拟学术报告及问答的过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考察,还锻炼了他们制作幻灯片和现场演讲的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应聘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有限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课时内,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我校化工专业连续三届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词汇,还掌握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英语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适应面,为学生日后的应聘求职和研究生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现状的分析与改进
生产实习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当中的必修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我国该专业的生产实习状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实习方式单一,学生动手机会不多。在学生的实习过程当中,出于安全考虑,主要以参观为主,教学为辅,偶尔动手的方式。学生仅仅通过有限的时间来观察工厂中的工艺流程,初步了解生产单元操作,然后整理实习报告,却很少有自己动手操作,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实习主动性,而且对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
(2)学生对于实习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以成绩衡量科目的重要性,实习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都不是重要课程,显得可有可无。很多学生甚至以分散实习的名义,仅仅找企业签字盖章,敷衍了事,却没有真正的投身到企业实习当中去。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学生很难认识到实习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3)学校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良好的规划。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实习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没有真正的从各个方面进行规划,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走走过场。而且很多学校的实习时间都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那个时候课程负担仍然很重,而且很多学生还有考研的计划,所以很少有学生把精力真正放在实习上面。很多学生甚至将课本和考研材料带到实习单位,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学校将所有学生的实习均放在一个学期,这也造成了联系实习单位的实际困难。
(4)没有进行很好的校企联合。很多企业都认为学生实习无法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反而因为要分心管理来企业实习的学生,会延误其正常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因为学校和学生本人对实习的不重视,造成企业接纳实习生的热情受到挫伤。而事实上,学校和企业如能充分利用学生实习的平台,校企紧密结合,既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帮助企业在用人方面避免“用工荒”这一尴尬现象。针对以上状况,建议对该专业的实习进行以下几点改进:
①加大实习改革,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实践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创新型实验,减少验证性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我国现在各大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实习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结合起来。其次,应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企业应该为学生配备相应的企业导师,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将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在实习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当一个旁观者,更应该让其成为真正的实践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实习中体会到攻克技术难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从起初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真正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践中来。
②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以往,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都没有给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的实习以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疏于管理,松懈怠慢等现象。现在,学校和企业作为组织者:a.应该从组织上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b.学校应该提高实习在考试当中的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实习制度。c.从规章制度上加强管理,杜绝离岗脱岗现象。而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些和就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学生加以引导。
③做好课程与实习的规划工作。a.为了避免与其他课程的考试和实习相冲突,学校应该提前对学生在校学科学习的时间进行协调,为学生实习留下充足的时间。b.学校在实习时间上宜采取分批次、分不同类型企业来组织学生实习。避免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的情况,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④加强校企联合。目前化学与工艺实习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习地点的联系问题。因此来自于企业的社会保障必不可少。以往学校的实习环节当中,企业考虑学生安全的问题,往往存在着联系企业难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资源。在校企联合的模式当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双导师选择制度,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企业可以配备相应的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让学生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以致用。其次,企业可以和学校签订合约,每年从学校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定点输送。这样做及解决了学生就业困难,又可以为企业招到熟悉其运营机制的劳动者,达到双赢的局面。除了企业,政府的支持也是必需的。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予以重视,并且帮助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5)改善实习考核制度。通过重建学生的实习考核制度,改变学生的被动实习状态。以往学生的实习最后都是由企业盖章,并不加入或者很少加入学生最终成绩的考核。现在,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实践当中,学生在实习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最终的实习效果等均应列入考核机制当中。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一下以往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2.1课程体系支离破碎,整合度太低
现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每门课程的联系性不高,以至于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该专业是一门结合度很高的专业,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也不利于和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2.2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和老师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考试成绩上,我们经常看到成绩很好的毕业生来到企业,操作能力却非常差。这也是现在应届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弱化了单元工程与环境和系统的关联
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用来解决实际的需要。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重点主要在于环境保护方面。但是现在的课程却片面注重书面知识,忽略了这一最主要的功能的联系。新的课程体系改革的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于该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实践探索比理论探索更为复杂,是一项艰苦的工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与调试。现在主要针对以上几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1)扩充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逐层递进的知识系统。教学模块从基础知识到基础实践,再到实践操作,创新提高的层面。其中实践模块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该模块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在学生的课程体系当中,除了对于必修课的注重,也应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性、创新性以及与本学科的联系性来进行选择。注重学科的技能强化,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志愿进行选择。还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增加化工管理等相关内容。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扩大设计类课程的比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又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工程和工艺的试验和实习当中来,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该专业的迅速发展,即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契机,也带了压力和动力。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己任,投身到绿色化学的研究当中去。另外,应当增加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时间分配。同时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团队精神。
(3)强化课程与系统和环境的联系。通过整合课程结构,使该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得以加强,并能够更好地与系统和环境相关联。为绿色化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
(4)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门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良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学校在老师的选拔与配置方面应该着重注意,为学生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教师。另外,学校也要和企业积极交流,在企业中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三、总结
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对于其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于之前其实习方面存在的弊病进行分析,得出了有效的改革方案。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应该共同努力,致力于为我国培养出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化工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污染更加严重,化工业面临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1运用绿色科技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活环境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威胁着生态的平衡。而传统的化工生产每年都会产生几十万吨的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而且由于当时国家针对温室效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化工企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对大气层的破坏又无需承担相应责任,人类的生产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随着南极臭氧层空洞事件的发生,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开始关注温室效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大多数化工企业都开始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断努力的开发新技术,运用绿色科技进行化工生产,改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举例来说,化工企业在生产尿素的时候,通过采用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的收集,然后利用一些有效的化学反应,比如说CO2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其化学反应公式是:CO2+Na2O=Na2CO3,然后将反应生成的碳酸盐又运用到相关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去。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二氧化碳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2运用绿色科技进行海水淡化处理,丰富生活资源
水作为生命之源,无论是工业生产的发展还是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而人类的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十分的匮乏,淡水危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人类开始尝试采用海水淡化的绿色化工技术来缓解淡水危机。海水淡化技术初期的研发应用成本非常高,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有技术和资金的保障。但是,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运用成本也相对降低,于是海水淡化最为一种绿色化工技术不断的传入发展中国家,并且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目前,随着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应用的不断拓展,海水淡化技术的关键就是绿色化学工业的应用,一方面利用海水获取淡水资源,另一方面又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或者危害。而目前,绿色科技在海水淡化处理中的运用,具体来说就是,将氢氧化镁运用到海水淡化处理中,氢氧化镁不仅环保可靠,而且成本低廉,操作工艺也相对简单,而且不用担心在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产生换进的二次污染,淡化海水的处理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运用绿色科技进行香料香精的化工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香精香料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和广泛。但是传统的香精香料的生产缺乏安全的质量保障,而且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据相关调查统计,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香精香料的出口受到限制,原因是香精香料中含有的有害杂质严重超标,这些归根结底是由化学生产工艺存在缺陷所导致的,提取材料的成分以及包装材料的不当使用都会影响香精香料的质量。针对此问题,我国开始拓展绿色科技,将绿色化工技术运用于香精香料的生产中,采用绿色无污染的包装材料,而且在生产工艺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不断的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严格控制香精香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产品质检。运用绿色科技,不断的研发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进而生产出高质量、低能耗的香料香精,减少环境的污染,促进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科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无论是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还是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积极的创新和发展绿色科技,并运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去,努力减少化学工程的环境污染,促进化工生产过程中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能源。当然,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配合,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摸索进步,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促进绿色化工技术的革新。总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要始终以“绿色化工生产”为核心,促进绿色科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深入贯彻和发展。
1当前化工生产的主要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化工生产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农业生产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看到当前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1化工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很多化工生产都一味追求“量”,而忽略了对“质”的要求,就造成了化工生产的效率低下问题的存在。这不仅和化学反应的生产设备有关,而且还和化学反应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比如,在生产化学肥料时,反应器皿往往无法达到反应温度。从而使反应不充分,造成废气以及废物的产生。同时,还存在着反应不充分的问题,反应的不充分一方面造成了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生产需要,而且对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
1.2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目前,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重金属的排放。在化工生产中,很多企业都是为了节省成本,对有害气体和重金属超标的废水随意排放,不仅造成空气、水的污染,而且对土质也带来了破坏。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周边都出现了河水的严重污染,甚至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用水。
1.3生产工艺不合格
另外,当前化工生产中工艺的不合格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化学工程中,连续的化工生产环节不连贯,造成整个工程的连续性不佳,工程的进度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当整个生产环节出现脱节的时候,就会对化学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化工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影响,其主要原因也在于生产工艺的不合格。
2有效加强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工艺的分析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化学工艺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笔者就将结合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强措施:
2.1改善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环境
在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要素,如何有效改善化学反应条件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料的产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务必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催化剂等所需的条件做严格检查,对于不达标的坚决不能用于化工生产。同时,产生的化学反应废料不要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以保证化工生产能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中。
2.2依据实际情况对工艺进行调整
对生产工艺的改善,并不是仅仅从反应条件入手,是要对不同的反应原理等都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制造氧气的工艺来分析,我们要仔细考虑采用哪种工艺才能生产中高效、利于投入生产的氧气呢?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于生产的原料以及方式都是可以随机改变的,并能通过改变来进行适应性生产,从而提高化学生产的效率,并实现高效以及绿色生产。
2.3对化工生产产生的废料进行合理处理
对化学工程中的化工生产来说,产生废料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合理地对废料进行处理,开发出有效的程序及治理系统,则需要我们去仔细进行考虑。当前,有毒物质以及重金属在我国的相关的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对于废水来说,要经过相应的废水处理工艺,将水中的重金属采用沉淀的方式使其沉淀,这样就避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带来危害。而对于废气的处理,要在废气的中、顶部设置废气处理过滤系统,这些过滤系统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毒气体以及粉尘等过滤掉。在废水和废气经过处理后,还应该对处理的水、气按照相关的标准做出检测,使其满足国家相应的标准后才允许排放到环境中去。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化工生产所带来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工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理念,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依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工艺进行改进,敢于尝试和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即使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等的国家要求,也要对后期的处理工艺进行改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化工生产工艺不合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从而实现绿色生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成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锈蚀现象及其原因
(1)气候因素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沿海省市有十多个,这些省市受到较强的季风气候影响,自南向北依次划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处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文化,因此在春冬两季其冷暖空气的交替活动较为活跃,尤其是在夏季梅雨之后,此类地区往往会有较长时间的伏旱天气,秋冬两季也会出现连续阴雨的气候与天气,这类天气将会对防护桥梁钢筋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造成防护桥梁钢筋锈蚀。
(2)钢筋锈蚀的工艺因素分析
①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混凝土孔隙率高是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桥梁一般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当中,如果混凝土密实度较低,那么在空气中存在的大量氧气、水分、二氧化碳必然会通过混凝土空隙深入到混凝土内部,降低混凝土碱性,从而使得钢筋锈蚀问题的出现。
②保护层较薄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一旦混凝土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发生碳化,那么必然会深入到钢筋范围内,使得钢筋碱性大量丢失,不利于钢筋保护作用的保持,锈蚀问题也更加容易出现。
③钢筋保护层遭到破坏一般而言,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施工及养护过程当中,表层存在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裂缝、开裂、掉角、露筋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恰当处理,钢筋处于外界环境下,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防护桥梁钢筋锈拙问题势必会难以控制。
2桥梁结构钢筋锈蚀的预防和修复
2.1预防混凝土钢筋锈蚀
(1)混凝土材抖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化学工程在防护桥梁钢筋锈拙的作用上主要体现在混凝土材料选择上。通常,混凝土材料的劣化能与耐破坏能力是决定混凝土结构刚度与强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正确选用水泥品种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非常关键,同时正确选用混凝土也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另外,在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上,其粗细材料选择也要以前你重视,由于集料反应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因此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必须要严加筛选与控制。除此之外,混凝土骨料、砂石在选择上也要尽量确保其质量合格、技术指标达标,科学、正确选用方能够让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得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混凝土拌合、用水、级配、养护、外加剂也至关重要,就混凝土外加剂来看,它本身应用就较为广泛,当前混凝土外加剂品种有百余种,不同的外加剂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因此是否能够合理选择外加剂,将会直接影响到钢筋防锈的水平与质量。
(2)严控设计与质量从化学工程结构设计角度出发,严格控制化学工程设计与质量也能够有效提高防护桥梁钢筋的防锈能力。一般来说,防护桥梁钢筋耐久性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混凝土的抗中性化能力、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因此在选用混凝土时,级配以≥C25最佳。而一旦出现了氯离子腐蚀或大气腐蚀的问题,那么为确保钢筋耐久性,最好应在混凝土构件当中添加钢筋阻锈剂,从而确保其耐久性达标。不仅如此,如果混凝土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强度等级至少为C40,只有这样方可确保防护桥梁钢筋的质量。
(3)纳米防护液一般混凝土在浇筑、施工、养护完毕之后,水分在充分发挥后呈现出多孔性的特征,其密实度主要结合所用水泥、砂浆、石子的不同配比,不过配比设置上稍有偏差,桥梁钢筋暴露后便会受到较为严重的腐蚀现象。对此,可以通过涂刷纳米防护液的方式来对钢筋进行保护,将纳米防护液涂抹在钢筋表面,然后通过自组装能够形成一种纳米级的球状结晶养护层,对钢筋起到防蚀、防锈作用。不仅如此,纳米防护液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效果,一般能够渗入混凝土内部达8mm。在经过光化学反应后,能够形成凝性胶状体封堵住混凝土结构中的毛细孔、缝隙等。此外,纳米防护液所形成的胶体经水分发挥后能够同混凝土何为一体,从整体上迅速提升混凝土表面结构的密实度,混凝土不会再出现风化、缝隙等问题,并变得更加密实、坚硬,这对于提高钢筋的使用寿命、防止锈蚀等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
2.2处理修复混凝土钢筋锈蚀
(1)及时发现并处理锈蚀问题通过大量实际调查,发现几乎在桥梁的各个部位均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钢筋锈拙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钢筋暴露、同水接触较为频繁的部位,例如桥面、伸缩缝、开裂部位等其锈拙现象更为严重。鉴于这一问题,在对混凝土钢筋进行修复时必须要首先清除其外部混凝土,然后再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较为常用的方法有高压水枪喷射法除锈、喷砂法除锈等,待除锈防锈工作完成之后然后才能够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钢筋锈蚀修复由于外层较薄而无法立模时,可以通过喷射浇筑的方式提高其强度。
(2)处理锈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修复防护桥梁钢筋锈拙,首先要彻底清除损坏、脱落、剥裂的钢筋及锈蚀物,当钢筋全部暴露出来之后利用各种工具,如喷砂枪进行清除、处理。然后,当钢筋除锈工作完成之后利用环氧胶液等粘结喷涂至钢筋表面,最后再浇筑混凝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环氧砂浆、混凝土等防腐材料加以处理,确保钢筋良好的耐久性。
3结语
总而言之,钢结构桥梁具有众多优点,投资小、强度高、观赏性强等优点,随着我国近年来桥梁工程的不断增多,钢结构在桥梁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桥梁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础交通设施,它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同时城市化发展进程下,钢结构桥梁也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正因如此,我们在对钢结构桥梁进行设计、施工、保养等各个环节当中都应该认真考虑、重视每一个细节,防止桥梁钢筋锈拙问题的出现。这对于完善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化学程序的演进与综合
无论是设计或研究化学程序,均不是容易习得的技艺。化学程序用流程图来取代,不仅可以知道程序装置为何,而且也知道流体与能量是如何连接的。所谓程序的综合就是设计一种程序操作的顺序,以便将原料转化成产品,其中包括很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必须依据其安全性、可靠性、投资和操作成本,以及总利润等因素来加以比较,并则其最佳者。此时,这只是我们在脑海中的设计,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操作的结果,我们就需要计算机的帮助,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我们就可以提前预测工程设计的结果。
2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2.1建立数学模型
工程上的计算是以函数,尤其是数值函数为基础的。所谓数值函数就是说在函数的定义域中每一点x就可得位移的f{x}值,此值成为f在x处的值。例如,如何表示空气的cp{T,P}函数?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输入程序,就会得到很精确的结果(表1)。除了上述问题,还有很多化学工程的数据处理的过程模拟,如:非线性方程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等,都是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带入计算机,最终得出一系列结果的。
2.2Office软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本纸上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中去了。化学工程学科需要处理大批文档工作。譬如,化工论文的书写、化工文献的编辑、化工产品的说明,这些文档中常常会有大量的图表、公式、特殊符号,会话费人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而影响新信息的及时传播。有了Office中的Word软件,处理上述问题就方便多了。Word软件能够比较轻松地输入各种文档,还可以对文档进行多种编辑处理。编辑化工论文时经常用到的功能如:
(1)改变字体大小。
(2)随意设定版面。
(3)利绘图工具绘制实验流程图,并修改。
(4)利用公式编辑器编辑数学公式及化学反应式。
(5)可插入表格及页码。
(6)复制和删除方便。Excel工具的强大的分析数据功能可以将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将其规律性地展示出来。在处理化工数据时,我们可以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平均值、自编公式计算等。
2.3Origin在化学工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Origin是具有较强功能的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可利用Origin进行图形生成,我们可以在软件中输入实验后得到的数据,通过软件得到实验数据曲线图。图1为利用Origin工具绘制的实验数据图。通过图形或曲线,可以清晰明了地把大数据展示给他人,并从中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
3结语
在了解化学工程的基本认识后,再通过计算机Office、Origin、AutoCAD软件在化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使读者概括地了解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化学工业是一个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随着化工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污染更加严重,化工业面临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
1.1动力学与放大问题
乙醇发酵过程前期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乙醇原料的液化、糖化等,在初期阶段结束以后进入到乙醇的应用特性控制阶段。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其发酵反应的动力学问题,也就是发酵反应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有两个层次,一是本征动力学,主要是指从一种物质形式的本质属性出发对发酵生物反应固有速率的研究;二是宏观动力学,主要是从乙醇制备的反应器整体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反应器中原料物质之间的能量传递情况的动力学研究。其中酶催化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力学模型。
1.2发酵罐多场问题
在具体的乙醇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是发酵功能实现的主要设备,而乙醇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酵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温度、浓度等各种反应特性的传递会受到限制,从而在罐内形成不同的反应场,这种不规则分布的反应场会对反应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例如对氧在发酵液中的传递速度、固定化酶传播等反应应有的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发酵反应的质量。但是正是发酵罐中的这种多场现象,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干预发酵罐中发酵反应的契机,通过对反应罐中多场化现象的研究和有效利用,可以实现对乙醇发酵过程的人工干预,为乙醇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2提纯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
使用发酵方法制作乙醇制得的发酵液中,乙醇的含量较低,通常情况下只有5%到12%之间,这种浓度的乙醇是无法用作燃料的,所以在乙醇发酵工作完成后对乙醇溶液进行提纯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乙醇提纯技术是蒸馏技术,通过精蒸馏的方法将乙醇中的水分有效排出,通常情况下使用这种提纯技术只能将乙醇的含量提升到90%左右,在这种纯度基础上再使用蒸馏技术进行提纯,其提纯效率已经极低。所以为了保证乙醇溶液实现有效的工业应用,应该使用综合提纯方法对其进行提纯,提纯活动中首先以精蒸技术对乙醇溶液进行粗提纯,在提纯形成的90%乙醇溶液基础上再应用萃取、共沸和吸附等精提纯工艺做进一步提纯,形成工业应用需求的相应浓度乙醇产品。
3生物发酵反应与分离过程的耦合
从乙醇发酵工艺角度来看,现代乙醇制作工艺研究的内容还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涉及到乙醇制作的具体工艺步骤,而生物发酵反应与分离的耦合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乙醇发酵制作工艺的完善,而是从乙醇制造整体角度出发对乙醇制造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化学反应的优化。从当前的乙醇制备角度来看乙醇制造存在着一个乙醇分离和提纯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分离导致了整个制备过程制备资源和能量的浪费,如果能够将乙醇的分离过程和提纯过程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提升发酵分离过程产生的乙醇溶液浓度,就能够减少乙醇提纯过程的负担,甚至可以实现化学反应结束以后直接制得符合浓度要求乙醇的目标。这种生物发酵反应与分离过程的耦合极大的提升了乙醇制备的效率,是乙醇制备工艺发展的未来技术。
4结语
燃料乙醇是当前实用性崔强的清洁能源技术形式,其制备工艺的发展对我国能源危机的化解、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提纯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和生物发酵反应与分离过程的耦合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当前燃料乙醇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发酵反应过程的控制、分离提纯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针对这一问题应该从乙醇制备的整体角度出发,切实将发酵过程与提纯过程结合在一起,从二者耦合的层面出发去解决。
1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新兴技术
1.1绿色化学工程
绿色化学这个词汇已被人们所熟知。绿色化学是通过化学工程与工艺实现的。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不仅能够使人们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减少消耗资源和环境的污染。许多国内外的公司运用化学工程与工艺,研发符合公司要求的绿色产品。化学工程与工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运用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能够减少催化剂等有害的原料的使用。绿色化学的技术就是在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产生,从根本上杜绝产生环境污染,并且回收再利用一些废弃物品。
1.2分离工程
物质在一些重力、压力还有温度和电的影响下,通过外力的作用,将物质自发的从无序转变成有序的过程被称为分离工程。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分离工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分离工程方法就是蒸馏法,虽然我国在蒸馏分离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但是蒸馏分离方法在蒸馏速度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除了改进蒸馏速度外,还要采用最先进的蒸馏设备,采用新型的材料才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采用新型的吸收剂不仅能够影响蒸馏时间的长短,而且能够提高蒸馏吸收的效率。膜分离技术因其具有节能、高效、易于清理等特点,成为现如今比较流行的分离技术,备受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关注。膜分离的吸附分离法在气体干燥、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膜分离重点开发新型吸附剂和实现膜的高效的使用寿命,但是膜分离存在着膜的污染和防治。
1.3SupereriticalFluid,SCF(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具有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的一种流体,在温度和压力临界点之上的无气体液体的相界面。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在化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工程中。对质量和工艺的要求较高。开发超临界流体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并且会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发展利润。近几年来,超临界水氧化法在环境治疗保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研究较少,现如今处于研究试验期。
2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世界面临着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需要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共同发展,满足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行业领域需要积极配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视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的环保性,转变传统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减少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发新能源,走环境友好型道路。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五、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有87个研究方向,扩散性较强,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表明该专业的建设具有学科集群现象,并且已经以建院的形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第二,学科集群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集群一样,使得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第三,学科集群与高校所在地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也就是说,学科集群首先必须与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特色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第四,从学科集群的路径来看,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已经完成,区域性学科集群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跨区域性学科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相信,在区域性学科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走向跨区域性学科集群。
一、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7.5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方法、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报告,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三)实习、实践和毕业环节
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依托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设立了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拓展了实习实践渠道;还依托化工过程模拟基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习、沙盘模拟等方式,丰富了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手段。同时,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修订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厂和仿真软件编写实习手册,强化对实习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加“内培外引”师资的力量,加快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从实习方式、实习内容、考核办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数十项。从这些科研和工程开发项目中选取的毕业环节课题,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从“产品工程”的理念出发,选取若干个恰当的产品,串联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建立起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以生物柴油为例,核心反应是酯交换反应,可以采用水力空化等技术强化反应过程;产物需要采用精馏方法分离,生产废水需要采用电渗析等方法加以分离;生产过程中还涉及流体流动和传热等问题;生物柴油这一产品可以将多个实验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实验原料的消耗。教学可以选取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单元设备设计进行,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车间作为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科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环节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作为创业大赛的竞赛内容。学生可以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将工艺革新、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室规模与工业化规模的对比,强化工程意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国有化工企业作为资源的较多使用者,在承担国家经济发展任务的同时,需要承担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
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在强调教学工作是教师天职的同时,还需强调科研工作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才能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准确地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以及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新技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1]。
3改进教学方法
3.1采用启发式教学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推行启发式教学,这是我们教改的关键。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努力转变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观念,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摆脱以教师为主、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索,注重对他们开发性思维的训练。教学结果也不满足和局限于教材、权威和标准答案等,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记忆知识本身。每次课后可以留1-2个比较有趣的思考题,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课堂讨论[3]。如一些化学实验课上请同学上台讲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老师略加点评,这样可使台上的同学得到锻炼,台下的同学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向“导演”转变,学生的角色要由“观众”向“演员”转变。
3.2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其潜能[4]。要允许有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而为这些优秀学生设计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养计划,例如可以让部分优秀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在处理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
3.3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但要讲授学科知识,还要讲授学习方法,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综合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我们不能把学生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仅仅用于灌输理论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1]。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载体,根据学生能力生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化工实验、化工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与改革:
4.1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随着高校对试验环节投入的不断增加,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在实验课程中安排适量的验证性、综合性和选做性实验,使教师、学生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综合化学实验中要求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其内容须涉及一些科研项目,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先进性、前沿性和综合性。选做性实验与本科生创新实验结合起来,常常只给出实验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自己完成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所学知识成为活的知识,最终转化为创新能力。
4.2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有三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学校应加大对实习的投入,尽量让学生到一些管理、工艺、设备、控制比较先进的大型石化企业去实习,为学生认识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搭建平台。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现场实习是锻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互联系、加强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是建立稳固实习基地的重要方式[5]。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我校该专业学生陆续到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知名大型企业去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优化课程设计方案
一方面,除了学生要做的毕业设计外,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化工原理等课程中一般独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即小设计,这样可以达到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将上述课程的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融会贯通的认识和应用,同时还使学生接受了初步工程实际能力的基本训练,这样对于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设计的同学来说会增加其设计能力,而对于在毕业设计环节选择论文研究的同学来说不会造成设计能力训练环节的缺失。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毕业设计的分量,专门对一部分青年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正规培训,以便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加规范。
5完善管理制度
改革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建立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导师制、自由选课制,逐步实现校园创新的学术环境。为此学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给予软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相继建成了一批开放实验室。同时学校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及自主创业活动,专门设立“常州大学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基金”,学校每年划拨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金。学生可以自己申报一些选题好、具有创新之处的课题。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联系导师与实验室、填写申报表等过程,通过评审立项后,进入科研组做实验。课题一般1-2年完成,中间经过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等环节。对于能做出成果的同学给予加学分或物质奖励等方式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该制度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大二或大三就进入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创新活动,一些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做出了创新成果,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如资料环境、实验条件、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和指导,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并给予正确的评估和引导;同时,应强调科技创新活动不能影响理论课学习,以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
6结语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然选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高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认真、下大力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校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型学生,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适当精简原有课程内容。在我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理科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数为32学时。在授课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既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工业与化工生产过程的有关知识,又能领会该课程核心内容———“三传”的精神,我们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精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精简选修课程(如物理、物理化学)中已学过的内容。例如流体静力学、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吸收过程的相平衡等。其次,不同章节中部分原理的理论推导过程(如伯努利方程式)进行弱化,直接导入结论,把理论推导过程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另外适当削减以设备设计为目的的有关工科专业视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2.将课程内容分为主讲内容与略讲内容两部分。主讲内容放在具有代表性的三传单元操作上,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与吸收。主讲内容的教学要求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通过主讲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三传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思想方法,会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略讲内容如沉降、蒸发、干燥等单元操作则只要学生有一般了解,而且可以因专业、因人而异。如需了解更多的工程技术知识,可自学加教师课外辅导的办法进行。
3.适当增加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因而课程讲授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最新的科技成果。例如,在传质分离方面,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已在许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在相关章节的补充讲解,非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趣味教学。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概念多、物理量多、公式多、计算多,课堂讲授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该课程主讲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把日常生活现象、工厂实例和书本知识相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例如:由日本福岛核事故、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入流体流动单元操作;由火山喷发解释抽象的静压能概念;由日常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引入热传递;由海水晒盐引入蒸发单元操作;由实验室倾倒纯净水引出物理虹吸现象;由石油的炼制引入精馏单元操作等。通过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及工厂实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双赢。
2.引入课堂讨论。《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传授化工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会想、会用”等三个转变。为此,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一种平等、相互激活的课堂讨论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课的教学一般应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设置问题,一般是授课教师有目的提出一个小型讨论专题,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同学们。第二步,同学们讨论,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相关论证,其他同学也可说出自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也可对他人观点进行评议。第三步,教师总结,依据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现场归纳总结。课堂讨论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还能充分挖掘师生之间互动的内在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流体输送机械一章节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讨论专题“农田灌溉时,离心泵为什么不能安装太高?”,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并自觉地应用前面所学习的流体流动能量守恒方程式来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的就加深了对“气缚、气蚀”现象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魅力所在。
3.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解决各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累加,要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当前毕业求职的需要,学生对知识有“实用性”要求非常迫切。工程实例的引入,一方面使授课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成就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在化学工程基础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涉工程领域的学生而言,由于对化工操作过程及设备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不易讲清过程机理、复杂设备内部结构和流体内部运动状态等内容,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引入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形象逼真地再现设备操作现象、设备内部结构及流体运动规律,使得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离心泵的叶片结构、填料塔及板式塔的内部构造等,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另外,一些动态实验现象如离心泵气缚、气蚀现象、板式塔液泛现象、雷诺实验等也可在多媒体教学中轻易实现。这些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还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提高基本技能上,对有限学时条件下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非化工专业化学工程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考虑到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之外,适当进行部分实验性教学,特别是仿真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建议学校在这一块能给予关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各类新型技术工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应用,相关技术经济情报的数量不断膨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工技术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问题, 贯穿于各行业许多部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对国外化工技术经济评价中投资估算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讨论了估算方法的分类、特点、选择及应用, 并对开展我国化工技术经济评价中投资估算工作提出了建议.通过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和工作重点的表述,就设备管理现代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化工技术经济 管理现代化 投资估算
任何一个化工新工艺、新产品或一项工程项目开发, 都要经过技术与经济的评价过程, 尤其经济评价是衡量经济效益大小的重要手段, 而要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即是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化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化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设备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一投资估算技术与方法分析
1 投资估算技术与方法的分类
对投资估算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在选择估算方法时, 能与项目研究开发的不同阶段与条件相适应, 从而避免由于对掌握技术信息资料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主观误差, 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度或者因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不合理而造成可能浪费。因此, 对估算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国外文献中, 对于投资估算的技术与方法, 基于不同的出发点, 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最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工程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及获得的信息资料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 有( a) 数量级估算( 或称比率估算) 。( b) 研究阶段估算( 或称因子估算) 。( c) 初步估算( 或称预算性估算)。( d) 确定性估算( 或称项目控制阶段估算) 。( e) 详细估算( 或称最终合同阶段估算) , 每一类估算技术又包括各种典型的估算方法。
2 投资估算方法的特点与比较
各种投资估算的典型方法, 其详细的步骤及其计算公式, 在有关文献或专著中均有详尽的叙述, 限于篇幅, 本文不做介绍, 这里仅着重对各种投资估算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2. 1 投资估算方法的精确度及可靠性
各种估算方法之精确度及可靠程度取决于获得信息资料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也与所花费的人力、时间、费用与评价人员的水平相关。估算误差的范围可以从快速估算的±30%到详细估算的±5% , 估算误差的范围大小随获得信息资料的数量及质量的提高及估算方法的详细程度提高而降低, 一般趋势是正误差高于负误差。例如, 对初级估算而言, 其估算误差范围+ 40%到- 20% 之间,这是由于往往为保险起见, 对项目采取高估所致。估算所花费的人力、时间及费用, 随估算的不同阶段而大不相同, 可由初步估算的1 工时~250 工时( 相当于1 人1 个月工作量) 到最终估算的2 000工时~5 000 工时( 相当于1 人1a~2a 的工作量) 。
估算所花费用是随项目开发阶段的进展和估算方法的提高而增加的, 而且随工程开发项目本身费用的增大也相应有所增加。
2. 2 投资估算方法建立的基础
各种投资估算方法的建立、开发或不断改进的基础是或从工艺过程的特点出发; 或从过程的设备类型考虑, 有时则是基于两者的结合, 其典型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从不同加工工艺过程的特点出发, 兰氏( Lang) 首先通过数据归纳建立了在不同的工艺过程( 固体加工过程, 固体—流体加工过程; 流体加工过程) 条件下, 总投资与总设备费用的关系, 创立了兰氏系数投资估算法。
( 2) 从不同设备类型的影响因素出发, 希尔( Hill) 及泽威尼克—布坎南( Zevnik- Buchanan) 开发建立了以操作设备单元( Oper at ion Unit ) , 及操作功能单元( Funct ion Unit ) 为其特征的投资估算方法。
( 3) 既考虑不同设备类型, 又考虑工艺过程的特征, 使投资估算方法更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如彼特斯( Peters) , 建立了在不同加工类型下, 以界区内、外各个费用项目的平均值占总设备费的百万分比率为基础计算总投资的详细估算法。
( 4) 考虑过程及设备的某些特殊情况, 相应地建立的估算方法, 在使用时则有其对应的适用范围及限制条件。比如, 斯托沃谢( Stallw orthy) 建立了用于考虑流程中有副产品影响的估算方法。
( 5) 除了考虑对开发新项目的投资估算以外, 为了适应于已建工厂的工艺过程或设备的扩大、改进及更新情况, 如斯蒂芬森( Stephnson) 通过工厂实践的数据归纳建立了改进兰氏系数法。
2. 3 投资估算方法基本计算的特征
2. 3. 1 设备费用估算类型及价格选用
进行投资估算时, 首先要涉及到设备费用的估算及设备价格的取舍选用问题, 关于设备费用的估算技术及方法的详细内容需要专门的文章来讨论。这里仅仅说明其估算的特征。总的说来, 设备费用的估算方式有两种类型—图解法和数学方程解析法。图解法系根据不同特征参数值与费用的曲线关系建立的一种估算法; 数学方程解析法是以确立设备关联因子与费用的关系进行估算的方法。在建立与使用曲线图形关系或估算方程式时, 必须注意有关假设前提及应用限制条件, 否则会带来严重误差。关于设备价格的选用, 必须与估算公式中的价格类型相对应。国外通常有三种不同的价格表示方法, 即购买价格( purchase price) , 交货价格( delivered pr ice) 及安装好价格( installed price) 各有不同含义, 购买价格, 国外通常用FOB 价格( Free on board) 即离岸价格表示, 交货价格不仅包含销售价, 而且还包含销售税及运费、保险等。安装好价格是指设备已安放到现场位置即待连接相应的管线及仪表时的价格。所以,在建立和应用估算过程之中, 对于公布之信息资料及数据必须小心采用。另外, 还需考虑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采用合理的价格指数( price index ) ,以使评价估算能在同一基准进行。
2. 3. 2 投资估算的基本计算类型
投资估算的基本计算, 综合各种方法, 可归纳为4 种类型:
( 1) 基于已知总生产能力或设备单元投资数据进行外推或比率放大进行计算的方法, 典型的方法如0. 6 指数法,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法, 希尔( Hill) 法等。通常这类方法多用于初步及简单估算。
( 2) 基于已知的历史设备费用, 采用恒定常系数×设备费用进行计算的方法, 典型的方法如兰氏( Lang ) 法, 巴赫( Bach) 法, 罗斯( Worth) 法和汉德( Hand) 法等, 通常这类方法用于快速估算。 ( 3) 基于项目界区内、外工程的各个不同部门及设施特点, 并结合工艺加工过程的特点, 采用可变系数( 或称模数) ×设备费用进行计算的方法。典型方法如: 契尔顿( Chito n) 法, 鲍曼( Bauman) 法, 彼特斯( Peters) 法, 瓦利·瑞斯图( Valle- Riestra ) 法和哈波( Happel) 法等, 这类计算方法较适用于高级估算。
( 4) 除考虑过程及设备特性外, 还考虑到其他一些特殊因素( 如: 生产能力大小, 材料性质, 操作条件及装置之复杂程度) 的影响, 建立了特定系数。这类计算如: 克拉克( Cler k) 法及加勒赫尔( Gallag her) 法考虑了实际材料的影响; 米勒( Miller ) 法及格思里( Guthrie) 法考虑了生产能力及工厂装置复杂程度的影响; 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 SRI) 法考虑了材料性质、生产能力及装置复杂程度三者的影响。
2. 3. 3 获得数据的处理方式
在对获得数据的处理方式上, 主要考虑计算手续的方便与快速, 由简易的列表形式到图形关系表示, 进一步归纳建立计算的数学模型, 再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进行快速运算, 从而大大提高了估算工作的速度与效率。
3 投资估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投资估算方法进行分类和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投资估算的各种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提出一些应考虑的原则。
3. 1 方法的选择
投资估算的方法可由快速估算经由简捷近似的方法直到逐项的详细计算, 对其选择首先应该是基于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它决定了投资估算应达到的深度, 因此而投入的人力、时间及费用也要与之相适应, 在项目开发的早期阶段, 粗略的快速的估算方法往往被建议采用; 而当项目开发趋向最后阶段时, 详细、耗时、费力、费钱的步骤则要考虑, 必须强调进行投资估算工作是一种耗时、耗力、花钱的工作, 所以必须根据要求的精确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当粗略的快速估算方法可以满足要求时, 则不必一味追求精确且耗时的方法。有时, 简捷的方法应用于项目开发的最终阶段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结果, 这点要求评价人员根据积累工作经验作出恰当的判断,对方法选择的另一考虑则是取决于数据的占用获得情况—— 它是选取估算方法实际可能达到的限度,以上原则, 在具体应用时, 还要根据项目开发的具体情况及条件, 作具体分析, 凭借评价工作者的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3. 2 数据的选择
估算方法与技巧再完美, 如果数据不可靠, 评价结果也是劳而无功的。所以, 数据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进行投资估算, 有两类数据是很关键的: ( 1) 设备费用; ( 2) 选用系数。对于设备费用数据, 必须使设备价格尽可能反映当前的价格, 在选取或估算价格时,要考虑价格指数的影响, 应以同一基准进行计算。对于各类系数( 包括指数、系数及模数) 均是基于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 所以选用时必须注意给出的各种条件限制, 作出合理的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 必须认识到对于推荐的方法中的数据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它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修正以更符合各自的具体情况, 事实上, 国外各大公司均根据各种估算方法的原则, 开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数据库。
3. 3 减少估算误差
为了避免估算带来误差, 首先要了解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一般有以下因素: ( 1) 流程图中的项目不完全, 缺少关键设备项目, 将会导致估算值偏低;( 2) 未考虑价格指数的影响; ( 3) 未考虑地理位置选择的影响; ( 4) 未注意估算公式应用的范围及限制条件等。所以, 在进行投资估算的前后, 都必须认真检查, 以减少误差至最低限度, 在此之后, 最好再选用同类型的另一种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以核对可能造成的误差, 如果两种方法估算结果接近一致, 则估算结果相对可靠, 若两者相差很远, 则估算结果可能不正确, 需重新进行核查估算。
二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
因为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化工设备总是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故障,故障后要是不能立即恢复使用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化工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才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设备管理在整个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工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一方面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发展另一发面还涉及化工生产的安全,是化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设备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到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证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1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1.1 对设备管理提出的要求
1) 化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大,设备的使用率较高,设备的运行状况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等方面。2) 化工生产需要较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这就要求企业要引进先进的化工设备。3) 企业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减少设备闲置状况的产生。4)由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装备寿命周期的管理也要有所增强。5) 由于企业内部人员和管理的流程不断在改变,管理措施的落实也就越来越困难,企业有必要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式以保证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1.2 领导者要有先进的观念
实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认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化工企业中很多管理者受到一些传统思维的影响,没能保持先进的观念,注意不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3 企业需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企业若要发展和进步,紧靠一些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对设备的管理要求,所以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使得设备管理向现代化水平迈进。
1.4 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平台
随着设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原有的设备管理体制,还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平台,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处于一个高效的状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2 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工作重点对化工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设备管理系统来作为管理工作的运行平台。
2.1 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管理
系统应该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管理,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这种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对化工设备投资的整体管控;2) 企业对化工设备生产技术水平的整体控制;3) 以科学合理为目标,制定出动态的设备管理体制4) 平衡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
2.2 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
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平台,对化工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平台,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建设使其变成一个工作平台,使得系统更具实用性。此外,该系统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程序进行工作的执行,以实现工作流程相结合的技术构架,它将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计划和工作表相结合,支持设备管理的自动化。
2.3 设置设备预警装置
设备预警装置对与企业设备的安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设备的预警主要包括设备使用预警、设备运行状态预警以及特种设备预警等方面,使用设备预警能够使得企业设备的使用方面更为安全。
2.4 建立设备技术标准体系
按照设备管理标准化的要求,通过一些信息组建模式,建立设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对设备的管理更为方便和实用。作为设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通过现代化体系的运用建立出相应的技术标准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要想成为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就必须要通过一种闭环的方式,对相关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技术信息进行一定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鉴于化工企业的特征,化工设备管理一定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的量化管理模式。对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3 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现代化和企业管理改革相互作用,使得企业设备改革效能迅速升高。设备管理系统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实现了对设备的量化管理,使得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
3.1 提高效率
对化工企业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后,信息的传递会更快,不会出现延迟的现象,企业对设备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把管理决策时间从原来的传统周期(如周、月) 变成工作日,实现对设备管理的快速反应。
3.2 数值管理精确
实现化工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之后,企业设备的资金、材料和成本等管理从传统的主观性判断变为精确地数值进行管理。
3.3 距离不再是问题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使得设备管理间的沟通更为方便,虽然可能有项目和设备离得很远,但是对于设备的管理方来说,这些距离根本不算什么,它使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更方便的进行。
三 总结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与讨论, 对建立我国自己的化工技术经济评价中投资估算的技术与方法,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要根据我国科研、设计开发工作的特点及各阶段工作进行的深度, 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规范并提出估算投资的精确度要求, 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 做到更加合理地安排使用人力及估算费用,适应开发工作的进度要求, 提高投资估算的精度。( 2) 要重视和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及基本数据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 3) 要建立信息网络, 沟通经济信息渠道,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注意加强软件开发及微机应用, 提高投资估算的速度及效率。总之, 要逐步使我们在化工技术经济评价中的投资估算向精、准、快的目标努力。而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设备管理,如果仅仅达到了把传统文件进行电子化的目的,就不能使设备管理工作有所突破。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行的一种管理方法,这就要求对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要有所改变,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模式,有利于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使得企业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必须要伴随设备格局的调整,企业应该大力的推行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继宇. 旋转闪蒸干燥系统参数的选择. 化工装备技术, 1995( 2)
2 张继宇. 旋转闪蒸干燥系统的节能设计. 机械设计与制造, 1997( 2)
3 方裕勋等. 白云石灰乳的密度与镁含量的经验方程. 无机盐工业, 1997( 2)
4 宋航,付超.化工技术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 刘小伟,温培和,俞慎泉.Excel 2007 电子表格处理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工业出版社,2007. 6 顾恒.浅谈在技术经济工作中的运用[J].江苏冶金,2000,(2):79-80.
摘要:就化工装备的现代化,可归纳出以下8个特征:单机参数先进性,装置原料及能源利用经济性、生产运行及环境安全性、专业化生产及供应成套性、材料使用合理性、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制造及控制、管理自动化、软件化,在指出现阶段中国化工装备技术进步特殊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加快实现化工装备先到化的建议。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工081班
关键词:化工技术经济 管理现代化 特征
回顾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化工装备技术进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化工装备的发展是与化工生产的发展、化学工艺及诸如材料、电子计算机和制造工艺等众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当前,世界化工装备工业已经达到与各种化学工业相适应的水平和规模,可为化学工业提供大型成套装备和技术软件,对许多化工产品来说,能源及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在化工装备研究、设计、制造、操作及故障诊断等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摆脱了传统观念,把化工装备技术提高到了高效、节能、自动化、安全和经济的现代化。在国内,近10年来通过重大技术装备的科研攻关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是我国化工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掌握了部分化工成套装备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但我国目前化工程涛装备的技术水平仍落后与国外10-20年。
1化工装备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1.1 单机参数先进性
现代化装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型化,随着30-45万t/a氨和30-75万t/a乙烯装置为代表的化工装置的建设,离心式压缩机、工业汽轮机、泵、反应器和高压、超高压容器等在大型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单机参数稳定先进,化工单元设备趋于高效化,结构更加合理。
以离心式压缩机为例,国外60年代到70年代初,随着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设备的大型化,离心压缩机实现了大型化和高压化。德莱赛•克拉克、三菱重工、克鲁索•卢瓦尔等公司为30万t/a氨厂设计制造的合成气压缩机进口流量达2000m3/min,出口压力达27MPa,转速达11200r/min,功率达19000KW。意大利新比隆公司用于聚乙烯装置的超高压压缩机最高压力达240MPa。由于选用三元理论叶轮,并且采用数控机床精密加工轮盘和叶片,压缩机整机效率提高5%-10%;在提高气动效率的基础上,后来又通过采用新型密封结构和润滑方式,减少机械运转损失,使整机效率有提高2%-4%。
至今,许多化工装备不仅单机或单台设备参数先进,能满足生产工艺需要,而且能适应负荷的变化,运行范围宽,综合效率高,在精细化工生产装置中,有的设备还实现了将几个连续的单元操作放在一台设备中来完成,一台设备有多项功能。
1.2 装置原料及能源利用经济性
1973年以来,由于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能源日趋紧张,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制定了新的能源政策,作为耗能大户的化学工业,对大型装置的需求大幅度减少,转向提高经济性。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是节能。于是企业和开发机构投巨资,竞相开发节能新流程赫高效、节能机械装备。有的企业对原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完善改进,强化节能措施。有的国家改变原料路线,充分利用本国或市场现有资源。由于采用了工艺技术优化、操作条件优化、过程用能组合优化、能量供需匹配优化、机械设备各性能优化、废弃余能回收利用、物料回收利用、采用新型催化剂和溶剂、强化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给水的处理、控制管理系统优化等多种措施,目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氨厂吨氨能耗最低位28.5GJ。比70年代初下降了35%;以乙烷为原料的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能耗为13.0GJ,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能耗为19.7GJ,比70年代初降低50%。
锐士卡萨利公司和丹麦托普索公司用先进的氨合成塔内件改造原冷激式轴向塔,提高转化率,降低阻力率,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我国赤天化、泸天化、川天化的氨合成塔经卡萨利技术改造,塔阻力有0.06MPa降至0.3MPa;托普索S-200型径向内置换热器合成塔已成功地用于齐鲁、大庆等厂,塔阻力由0.62MPa降为0.33MPa。布朗公司的三塔三废锅流程,充分回收反应热,副产10.5-12.5MPa的高压蒸汽达1.5t/t(NH3),比传统流程节能0.63GJ/t(NH3).
1.3 生产运行及环境安全性
减少机器设备失效,延长使用寿命,防止环境污染,是经20年来化工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拿工业汽轮机来说,可以说在近半个世纪中,在设计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完善主要放在提高经济性、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及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3年(API-612-87)或6年(TOCT28969-91);总使用寿命20年以上(API-612-87)或40年(TOCT28969-91);年设备可用率97%以上;平均无故障时间7000h(TOCT28969-91);噪声不大于93dB(NEMA SM23-85)或85dB(TOCT24279-80)。大型离心机式压缩机也达到连续稳定运行3年以上、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的水平。
设备诊断及在线监测技术是保证机器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夜视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随着微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以及表面安装技术的大量采用,性能优异、多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诊断仪器不断问世;监测范围逐渐扩大,除对旋转机械已推出多种实用的监测仪器和成套系统外,对往复机械的在线检测诊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计算机信息理论、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构成分布式综合控制的新一代在线监测系统正在逐步推广。
1.4 专业化生产及供应成套性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国外化工单元设备,例如粉碎、筛分、混合、过滤、搅拌和干燥等组织专业化生产,成套供应,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积累技术经验,拓宽产品规格型号,不断改进设备性能和质量,可满足各类化工厂的建设和生产需要,用户(包括设计部门)选用起来也很方便。只要用户提供物料和参数,制造厂就可以进行试验,得出设计数据,进行制造。因此,当新的化工工艺技术关键突破后,设计部门设计新昌、设备选型,工程公司建设新厂不存在什么困难,不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而且设计进度快,建设费用估值准确,建设期短,开车顺利,这对提高化学工业整体水平极为重要。例如,德国阿尔平(Alpine)公司是个仅有600余名职工的生产粉碎、分级设备的专业公司,建有现代化的功能齐全的实验研究中心,内有100余套先进的实验装置,可为用户选型做各种物料试验,该公司是设备供货范围包括加料、计量、粉碎、分级、捕集、输送、自控和检验等。
1.5 材料使用合理性
随着化工装备高效、大型化,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高温、高压、低温、强腐蚀和大结构尺寸等苛刻条件,迫使人们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材料,相继开发了各种新型高强、韧性好、耐高温、耐低温及耐蚀结构材料,保证了机械设备的周期安全运转。各种用途新金属材料、结构陶瓷材料、聚合物和电子材料的发展,为化工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竞争优势。
在开发新材料的同时,国外更注重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一是在设计上采用各部件等寿命原则;二是选材上遵从选材6大判据,即强度、韧性、成型性、连接性、耐蚀性和购买能力,从而既保证材料使用性能的最优化,又兼顾到设备的价格比较低廉。 由于碳钢304、316、3041、3161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比较成熟,价格比较低廉,能满足大部分化工工艺条件,至今仍是化工装备材料的主体。由于氧-氩精炼和其他精炼技术的采用,发展了一些新金属材料,如含Mo不锈钢,尤其是含6%Mo的超级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20号合金,以及哈氏合金C-276为代表的镍基合金、高耐磨耐蚀钴基合金、钛合金等,这些材料作为化工装备结构材料已有了新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耐孔蚀和缝隙腐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分子材料,特别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很广泛,其产品有整机,也有部件,更多的则是各种各样的配件和涂衬层,补充金属材料在性能上的不足。树脂-玻璃纤维、树脂-碳纤维、高分子材料-金属等复合材料已获得广泛应用,新一代金属基-陶瓷基及碳-碳复合材料正在解决连接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1.6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内的组成部分。在化工装备新产品开发中标准化是现行的。
国外化工装备制造厂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严格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和国际公认的先进标准(如API、ASME、ANSI、DIN、TOCT等)设计和生产,按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进行检验,把质量保证体系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使用厂家还对关键机器设备进行严格的监制。
由于按国际标准组织设计、生产和检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推动了国际贸易。
为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要,国外化工装备制造厂积极发展系列产品。例如,瑞士布斯(Boss)公司系列化生产机筒剖分型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为46-700mm,长径比为7-23.德国WP公司的ZSK型双螺杆挤出机系列齐全,统一中心距。螺纹元件有深槽型和浅槽型,有双螺纹,也有三头螺纹,长径比可在9-42范围内任意选择。
国外生产工业汽轮机和造粒挤出机的主要厂家在实现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基础上还根据“积木化”设计原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三化程度,用少量基本积木块和其他专用积木块构造出型号、品种、规格繁多的机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要。这样对用户来说,购得的是符合特定用途的新产品,而对于制造厂来说,则是用成熟技术和标准零部件生产的成熟产品。采用积木化系统后,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减少了金属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实现“三化”,大大加快了机械产品现代化的步伐。
1.7制造及控制、管理自动化
国外一般机械设备制造厂均有适度的装备水平,重要工序及关键零部件加工配备有数控机床或多功能机床。大型制造厂出具有先进的铸造及热处理设备、自动焊接切割设备、大量数控机床、检测设备和实验装置外,计算机辅助设计(CAI)系统由检索型向人机对话的交互式、图形化、智能化发展,并且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相结合,发展成CAD/CAM一体化系统;以数控车床为基础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得到发展和应用。少数现代化制造企业正在开发计算机集成化制造系统(CIMS),这种系统把原来分散的CAD、CAM及其它计算机应用项目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计算机在设计、制造和工厂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制造质量、可靠性和机电仪一体化水平,大大缩短了交货期,把化工装备制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实现单机高性能、高参数及化工单元设备小成套、化工装备大成套的同时,仪表及自动化技术也是保障化工装置安稳长期运行的基本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为目标,化工企业纷纷追求先进的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控制三废。近10多年来,采用高可靠、智能化的仪表、微处理机控制技术和分散控制系统(DCS),开发先进控制策略,在各个层次上实施离线或在线优化,推行管理信息系统(MIS)进行辅助管理,进而组织计算机集成的管理与控制一体化优化系统(CIPS),已成为发达国家化工企业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的标准发展模式。
1.8 技术软件化
60年代,在系统工程、化学工程、过程控制、计算数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边缘上形成了化工系统工程学。它的基本方法是过程模拟,即过程系统的模型化和求解。30年来,在过程单元模拟及过程系统模拟两个层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化工单元模拟方面,在机械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上,国外化机设备公司发展了化学工程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过程设计(CAPD)和计算机辅助操作(CAO),加强了化工设备的设计软件开发,形成了各种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软件包供出售或进行工程承包。
在化工系统模拟方面,国外工程公司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化学工程系统(CACE),形成工程总软件包供出售或进行工程承包。工程总软件包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如工艺过程工程程序、机械工程程序、压力容器工程程序、控制系统工程程序、环境工程程序、可靠性程序、配管工程程序、结构工程程序及电力工程程序等,不仅实现了化工装备与工艺的紧密结合,而且大大促进了化工过程开发、化工工程设计和化工过程优化。
化工装备现代化还可以用其他标准来衡量,本文所列“五性五化”(单机先进性、装备经济性、生产安全性、供应成套性、材料合理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自动化、软件化)反映了世界各国化工装备现代化的特征或共同规律。
2现阶段中国化工装备现代化的特殊性
2.1 要大力推进化工装备国产化进程
我国化工行业是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70年代以来引进大量成套化工装备,对促进化工装备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工装备行业为保证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行,从提供大量配件和关键备件开始,逐步扩大到提供单机和成套机组。“七五”和“八五”期间,通过对合成氨及尿素、复合肥料、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纯碱、硫酸、电石、钛白粉、子午胎、炭黑等项目的消化吸收和科技攻关,使我国化工装备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各类化工装备大量重复引进耗费了大量外汇,据统计,“八五”前3年用于购买国外化工设备的资金占这3年化工总投资的40%-50%,在国家和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用于化工装备国产化的资金明显不足。加之国家缺乏对引进化工装置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的强制性政策、规划和宏观管理促使,尚未形成有利于化工装备国产化的机制。因此,至今化工装备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化工装备国产化是提高国内化工装备技术水平的根本突进,对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节省化工建设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发展化工行业的眼前需要,还是国家发展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长期利益,都要求大力推进化工装备国产化进程。换句话说,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已经成为我国化工装备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
2.2重点开发石油化工装备的同时,超前安排煤化工装备开发 我国煤、油、气都有可供化工利用的前景。从资源条件看,煤炭的开采潜力大于油、气。但是由于石油化工的经济效益和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范围均比煤化工优越,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油、气的比重还将逐步有所提高。与此相应,在化工装备开发上必将以石油化工装备为重点。
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煤化工装备的开发、建设和生产规模将大大提高,而大型成套煤化工装置的开发,从立项到研制、安装、试车、稳定运行至少需要10年时间,开发成功后,推广应用工作难度也较大,因此对新一代煤化工装备的开发必须超前进步,作必要的技术准备。现代煤化工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碳化学,因此,在煤化工装备方面,气化炉和大型甲醇、甲酸、醋酸、醋酐生产设备及适用材料等更应超前开发。
2.3装备要与工艺并重,协调发展
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60年代以来一直实行“工艺与装备并重”的方针,但是70年代以来,大规模成套引进的化工装备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五花八门,打破了工艺与装备的平衡关系,也给化工装备国产化增加了难度。以化肥为例,合成氨装置先后引进了凯洛格工艺技术、凯洛格节能工艺技术、伍德-TCT工艺技术、布朗工艺技术;尿素装置引进了二氧化碳汽提工艺技术和氨汽提工艺技术,还引进了日本东洋工艺技术。这些工艺技术虽各有千秋,但都是目前世界上一流的工艺技术、其技术经济指标差异不大。
我国人口众多,化肥将长期是我国化学工业重点之一。为了使合成氨及尿素生产立足于国内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装备必须国产化,这就要求在现有众多工艺中择优发展,形成自己的工艺特点,并配套开发适应这一工艺的装备,是工艺和装备在更高水平达到平衡,获得协调发展。
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化工行业装备的发展也要适应工艺路线。
2.4用先进技术和机制改造传统产业以实现管理现代化
2.4.1采用和发展高科技
化学工业采用和发展高新技术主要是指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生物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从化工装备角度来说,在新型化工材料方面,要逐步形成新型高分子材料、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为主的新型化工材料体系,开发及推广的重点是耐高温、耐磨、耐局部腐蚀的结构材料以及膜分离材料。在生物技术方面,开发及推广的重点应是高效生化反应器、膜超滤器和生物传感器。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开发及推广的重点应是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管控一体化系统(CIPS)、机械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智能专家系统、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管理系统(OPI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操作(CAO)、计算机辅助过程设计(CAPD)及计算机辅助化学工程系统(CAPD)及计算机辅助化学工程系统(CACE)等。
2.4.2推广适用技术,改造化工企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基础差,除少数大型化工企业具有现代化的装备外,至今大部分化工企业的装备技术陈旧,能耗高,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进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和近十几年来对引进科技的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掌握了大量化工装备适用技术。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适当增加技术改造投资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适用技术,将大大提高我国化工装备的整体水平。
2.4.3用先进的装备和开发机制改造化机企业
我国化机企业的装备普通陈旧,据28个重点化机企业统计,具有80年代水平的加工设备仅占13.7%,多数加工设备为六七十年代的产品,铸造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传统工艺上,缺少大型先进的热处理设备,70%的焊接设备还是手工焊机;高精度、数控机床少;缺乏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实验装置;柔性制造系统尚未应用。改良装置,对于提高化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将起重要作用。
我国化工装备技术与国外的一个显著差距是新产品少、开发周期长。究其原因,既有体制方面的问题,又有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往的新产品开发,科研单位负责研究设计,制造单位负责试制和生产,设计单位负责选型。由于科研、制造、设计互相脱节,售后服务跟不上,因此新产品开发速度很慢。另一方面,化工装备行业缺乏专业分工,企业分散,产品分散,多数化机企业内部科研设计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未形成有效的型产品开发机制。在封闭的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化工生产规模不大,化工企业本身技术更新速度也很慢,对新产品的需求不多,因此矛盾不太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化工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企业都追求高经济效益,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强烈,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适应复观后必然出现的开放市场,化机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型产品开发机制,从而加快化工装备新产品开发。
那么建立什么样的开发价值呢?第一,它必须是市场机制,要有既熟悉专业又熟悉市场经济和知识的人才来管理,从市场信息和用户反馈信息开始。第二,由于未来许多年仍将是买方市场,因此需要满足用户对设备的特殊要求,为此需建立一系列为用户做各种物料实验装置,该试验室(车间)同时作为本企业开发系列新产品的试验基地,建立试验装置还要考虑小成套的需要。第三,在实验基础上选型,进行单机或成套设计,然后进行制造。第四,还必须把营销和售后服务纳入开发过程,只有做好营销才能开拓市场,只有做好售后服务才能巩固已占领的市场。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化工装备开发机制应当是:信息-试验-选型-制造-营销和服务。采用这一开发机制后,化机企业将不仅是一个设备制造单位,而且还应当成为某类化工装备的试验基地和开发机构,具有为化工建设工程直接提供配套装备的能力,并且能为化工企业提供与所出售化工装备配套的技术服务。
在化机企业本身加强开发设计力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同科研、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横向联合,在行业统一规划和市场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多个更具实力的化工装备技术开发中心,这些技术开发中心也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际管理进行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
有条件的化工装备科研院所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大科技投入,组建部级化工装备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及化工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运用现代和技术水平,建成几个对发展我国化工装备起重大作用的开发基地。
2.5在大化工范围内整体提高化工单元设备的技术水平
化工单元设备的技术水平对化工生产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工业发达国家均以专业化方式生产各类化工单元设备的系列产品,面向化工、炼油、轻工、冶金和食品等具备化工单元过程的企业。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条例管理的束缚,化工单元设备各行业自搞一套,未能在大化工的范围内组织专业化生产,为大化工服务,在行业内部也未能形成科研-设计-制造-服务横向联合体制,造成各行业化工单元设备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落后的局面。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化工单元设备制造厂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产品为龙头,试验研究为先导,设计为基础,质量为核心,市场占有为目标,通过竞争,在大化工范围内形成各类化工单元设备开发中心,整体提高化工单元设备的技术水平。
2.6大力提高各类人员技术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
在化工装备发展方面,可以列出许多条与国外的距离,各类人员技术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低便是明显而重要的一条。
化工装备行业是技术密集性行业。重视职工队伍的建设,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以适应以智力为基础的劳动;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企业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企业决策人物,要对市场竞争和科技进步的伟大力量有充分地认识。只要掌握利用信息,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发挥各类人员的智慧和工作积极性,用科学的态度和办法来管理,企业必须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化工机械 1996.23.(4):234
2邓忠.陈志兴.化工装备现代化之我见.化工部化工机械学院,1996
3 宋航,付超.化工技术经济.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4 M.S.Peters,K.D.Timmerhaus,Plant Design and Economics for chemical Engnieers,3rd.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0
浏览量:39
下载量:0
时间:
化工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的物质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安全问题始终是所有化工企业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PFU(Polyurethanefoamunit)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是一种通过监测生物群落变化来对水体进行监测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主要是把泡沫塑料当作人工基质对水体中的微型生物群体进行收集,对微小生物群体结构和功能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来实现水质的评价。除此之外,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室外毒性试验,利用工业产生的废水和一定量的化学用品,对水体中的微小型群落进行毒性强度的检验。PFU主要利用微小生物群落是水系统中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作为检测的依据。在利用PFU进行检测的时候,使PFU基质在水中进行浸泡,在进行浸泡的时候让水体中绝大部分的微小型种类进入到PFU基质中,通过对PFU的挤压就可以收集到里面的水样,以此监测水体中存在的微型生物群落组织。利用原生动物(动物性鞭毛虫、肉足虫、植物性鞭毛虫和纤毛虫)符合群落生态学MacArthur-Wilson岛屿地区地理稳定模型,重点监测群落中的功能参数[1]。在生物组织中,群落的生物水平监测与环境的毒性测试具有环境真实性,能够比较客观的为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结构参数,利于作出科学的判断。
1冶金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方法
选取某钢铁厂北沟、西沟、烧结厂尾矿坝、烧结厂、选矿厂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进行水质检测。在某公园的湖水中,将PFU块作为种源放入。经过检查水质条件为:pH值8.23、浑浊度6.7mg/L、色度63倍、化学需氧量30.9mg/L、生化需氧量2.50mg/L、溶解氧质量浓度6.50mg/L、氨氮质量浓度0.16mg/L、总磷质量浓度0.025mg/L、水温24℃。参比毒物苯酚剂量选择:0.5、250、600、1000mg/L。参比毒物苯酚对原生动物群落集群类进行影响测试:在35cm×25cm×6cm的盒子中进行,给里面加入4L的苯酚溶液,将PFU块放入到里面,进行光照为一比一的照射,在1、3、6、9h分别进行观察,鉴定到种[2]。
2冶金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
2.1对原生物品种种类的影响
由于各个不同的污染源不同,对原生物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原生物在种类的排列上具有很多的品种,对照组的种类69种,选矿厂38种、烧结厂尾矿坝26种、北沟29种、西沟40种、烧结厂17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选矿厂减少42%、西沟减少40%、北沟减少56%、烧结厂减少73%、烧结厂尾矿坝减少60%,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2.2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在进行观察期间,在3~6h的时候,原生动物的种类就达到了顶端,在第三天的时候,原生动物基本处于平稳的状态,在达到第九天的时候发现原生动物逐渐开始下降。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毒性比较微弱的污水在监测中,基本上第一天就可以测出原生动物。随着时间的增加原生数量在逐渐的增加,其中增加的有西沟、北沟、选矿厂、烧结厂尾矿坝;对于毒性较强的动物,在第一天和第三天的监测中,根本无法监测到原生动物的存在。
2.3对水质的影响
利用相关的检验有毒物质的苯酚质量浓度(C)和原生动物群居种类的百分比(T)的相关方程,可以表示为:T=71.6-0.073C。对水质的毒性进行分级标准划分,利用与之相关的方程对废水中原生动物的百分比和苯酚的浓度合理的将原生动物定性的按照废水的生物毒性划分,将水质化分为5个标准。根据对水质影响的评价将水质毒性进行合理的划分,合理地对工业污染的严重性进行评价,水质毒性由强到弱的污染源顺序为:烧结厂、尾矿坝、北沟、选矿厂、西沟。高毒水质为烧结厂,中毒水质为烧结厂尾矿坝、北沟、选矿厂、西沟。
3冶金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采用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原生动物进行检测和比较,综合污染主要表示的是污染源头超过标准与污染物超过标准的总和。原生动物在群落中的监测表现了群种污染源头对原生动物的综合毒性影响。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污染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在趋势上比较相近。通过理化监测的效果,对各个污染源指数超标进行了明确的表达,按照污染源的严重性可以进行排列:烧结厂、西沟、选矿厂、北沟、尾矿坝。通过对个体的展示表现了原生动物的污染物超标与不超标、综合毒性的变化等相互进行影响的意义。通过原生动物群落的监测结果,各个污染源的毒性从污染的强度进行排列可以排列为:烧结厂、尾矿坝、北沟、选矿厂、西沟。
4结论
1)水质污染对原生动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污染源水质对原生的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2)通过对群落种类所占据的百分比,可以对污染的毒性进行合理的判别,这一方法可以直接反映水质的受污染程度。
1概述
冶炼废渣包括有色金属行业和钢铁工业在生产中排出的废渣。化工废料主要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铁合金渣等其他各种有色金属渣都属于化工废渣。根据固体废物的行业来源不同,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又可以划分为有色金属冶炼废物、铝工业固体废物和钢铁工业固体废物三大类。有色金属冶炼废物是指有色金属在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等生产过程中及其环境保护设施中所排放的固状或泥状的废弃物。[2]根据金属冶炼方式的不相同性可以分为稀有金属渣和重有色金属渣两种,重有色金属渣主要包括铜渣、铅渣、锌渣、镍渣、钴渣、汞渣等。铝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在氧化铝生产进程中产生的碱赤泥、轧钢进程中产生的少量氧化铁渣以及生产金属铝进程中产生出废炭、耐火砖、保温材料和铝加工进程中排放出废材料等。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铁矿开采时所产生的削离废石、选矿时产生的大量尾矿、炼铁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炉渣、炼钢产生的转炉炉渣、电炉炉渣、及生产合金时产生的铁合金炉渣、含铁尘泥等。钢铁生产的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点是生产量很大,并含有很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二次利用价值很高。由于我们国家现今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基础比较薄弱,想要建成一整套完整的管治体系还需要反复摸索和实践。所以我们应参照发达国家在冶金固体废弃物管制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们中国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固体废渣处理新技术。
2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资源化是采用管理和工艺措施等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利用的最主要方法中的一种。应放把固体废物处置处理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放在第一位置,在废物排放还未进入环境之前,回收物质和能量,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创造出有用经济价值,减轻后续处置的负荷,变废为宝。我们应该鼓励和发展循环型的经济,号召人们节能减排,将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得到更大的利用,高度重视管理或工艺等措施,从而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回收有利用价值,创造更多的有效资源。
2.1冶金铜渣的资源化。
冶金铜渣大部分来源于火法炼铜的工艺,还有少量来源于炼锌、炼铅工艺。目前,我国每年粗铜产量与产出炉渣量的比值约为1:3,加上其它工艺产生的废铜渣,产出渣量相当惊人。另一个角度也可说明从废渣中回收有用物资和能源的潜力也相当大。目前,我国开发了许多资源合理化利用铜渣的方法,主要向提取有价金属、生产新型化工产品和建材工业等方向发展。如:将铜渣收集到回收室,经氧化熔烧,在通过还原方法处理技术可回收铜粒;铜渣与淬渣掺入石灰拌匀压实后可用作公路基层;也可直接将熔融的废铜渣直接浇注成坚硬致密的铜渣筑石;冷铜渣还可用作铁路道渣,效果良好。铜渣中的有价金属主要包括Cu、Pb、Zn、Cd、Au和Ag等,可通过浮选、磁选等物理方法或焙烧、浸出等化学方法将其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通常采用浮选法回收废铜渣中的铜。先经浮选得到品位较高的精铜矿,再经过火法炼铜工艺得到更高品味的铜金属元素。铜水淬渣可作为硅酸盐水泥的矿化剂。铜精矿经密闭鼓风炉熔炼后所产生的废渣即铜水淬渣,是对1050~1250℃高温的熔渣经冲水骤冷形成的釉黑色颗粒,液态密度为4.0~4.5t/m3,水淬渣的物质组成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及脉石等形成的硅酸盐与氧化物。生产水泥的工艺流程为:将石灰石、黏土、矿渣按比例配料,然后投入球磨机磨粉,磨好的生料加入回转窑,经反应生成水泥熟料。在反应生成的水泥熟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以及铁矿渣,然后投入到球磨机内磨成粉状,最后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水泥。生产水泥的工艺流程。
2.2冶金赤泥的资源化。
赤泥是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含水量高的强碱性粉泥状固体残留物。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铝,所以呈红色,随着含铁量的增加赤泥的颜色也逐渐变深红。铝土矿的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成分和添加剂的成分,以及生产氧化铝的方法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赤泥的化学成分。由于赤泥含碱,长期堆放使堆场附近土地碱化,如果倒入海洋,则会污染海域。因此,赤泥对环境的碱污染不容小觑。如果不能合理的有规划的处理这些废渣,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世界各国提出了几十种综合利用的方法,但利用规模较少,多数以海洋排放与陆地堆积两种形式处置赤泥。我国主要用赤泥坝存法。赤泥中有10%~45%的铁,但能直接用作炼铁原料的少之又少。所以将预焙烧后的赤泥倒入700~800℃沸腾炉内还原,使赤泥中的Fe2O3转变为Fe3O4,还原产物经冷却、粉碎后分选,得到高品位的磁性产品,用此方法可回收大量的铁得到高品位的炼铁精料。在赤泥中不仅能提取大量的有价金属,还能从中提取铝、钛、钒、铬、锰及多种稀土元素和微量放射性元素。我国利用赤泥生产多种型号的水泥,生产出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也有强度高、抗硫酸盐等多种性能,在工程建筑领域使用效果甚好。赤泥不仅仅在建材工业上得到广泛运用,在农业上,赤泥也广泛用于生产硅钙肥料和塑料填充剂,生产流态自硬砂硬化剂,用作矿山采空区充填料等。
2.3钢铁工业固废物的资源化。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高不下,仍稳坐世界第一宝座。但我国炼铁炼钢技术尚不够先进,加上钢铁企业本来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在如今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一方面会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必然会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冶金废渣,这将会严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钢铁工业中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会产生不同的冶金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冶金废渣综合利用率正平稳上升。普通高炉渣基本上全部都能资源合理化利用,只有17%的钒钛高炉渣,以及含放射性稀土元素的高炉渣没能被综合利用。高炉渣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一般利用高炉渣之前,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根据用途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我国通常将高炉渣加工成水渣、矿渣碎石、膨胀矿渣、膨胀矿渣珠和高炉渣粉末等形式。[4]高炉水渣主要用于生产矿渣水泥、矿渣砖、矿渣棉、建材玻璃与微晶玻璃和碾湿矿渣混凝土。矿渣碎石可代替天然石料广泛运用,还广泛运用于道路工程、地基工程、铁路道渣、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等工程中,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膨胀矿渣和膨胀矿渣珠可以用作轻混凝土制品及结构上,如楼板、墙板、砌块、建筑物的外围结构、支撑结构和公路地基材料等。由于其保温性能好,还可用作防火隔热保温材料。另外,高炉渣经过水冷后形成水硬性的水淬渣,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高炉渣粉末,使之遇水产生水化反应,具有普通水泥的性质。这种高炉渣粉末可以替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也可以代替水泥掺合料使用。除此之外,高炉渣在材料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生产矿渣棉、玄武岩棉、建材玻璃与微晶玻璃、多彩砖和轻质陶瓷等材料。
3展望
冶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围绕回收有价值金属为主,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辅,多方向综合开发,将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提升到新高度。同时,要想大量使用冶金渣,就必须开辟研究节约能源、循环利用、安全环保的新型建材产品这条新兴之路。冶金过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工艺能真正解决冶金固废物的高价值资源化问题。总而言之,要想将冶金固废物更好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降低资源化成本,重点研究开发一些流程短、成本低、社会需求量大的新工艺。b.开发推广高附加值产品,资源化发展应该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二次污染小的方向发展。c.最大限度提取有价成分,冶金固废物中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相关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当前一些化工企业忽视了化工安全管理工作,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意识淡薄,是引发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以太网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的优势
当前国际主流自动化控制技术厂商生产的控制器都提供以太网TCP/IP接口,这是因为以太网TCP/IP技术以及协议是完全公开的,并且已经成为网络互连的重要标准。因此,以太网控制技术在产品设计、材质选用、产品强度、可互操作性、可靠性等方面能够满足冶金工业的生产需要。
(1)数据传输率高。
数据传输率高的特点为以太网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运用奠定了重要基础,通信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减轻网络负荷,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时间确定性。一般来说,10Mb/s的以太网传送1518字节需要用1.2s,而1000Mb/s的以太网仅需要12μs,而随着百兆网、千兆网的广泛使用和万兆网的出现,冶金工业中以太网控制技术的数据传输率将会更快。
(2)交互式和开放的数据存取技术。
由于具有开放式和交互式数据提取及存储技术,以太网控制系统的终端设备以及交换机端口之间可以采用全双工通信线路,在交换机内部多对端口之间采用并行交换,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时所受到的制约,满足生产过程中实时控制的要求,而且可以支持虚拟局域网,降低组网成木,提高网络控制的灵活性。
(3)性能可靠,维护方便。
由于以太网有统一的标准以及相同的通信协议,Ethernet和TCP/IP很容易集成到信息系统。所以在设置、诊断以及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并且已经被广大技术人员所接受和熟练掌握。因此,以太网控制技术就为冶金工业建立公共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并可以构成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为冶金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的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例如,在网络拓扑结构上,采用星形连接及交换式Hub,可以提供数据缓冲以及具有确定接收数据的网段智能,降低数据冲撞及重发机会。总之,以太网技术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优势,为解决冶金工业的控制、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例如,ODVA(DeviceNet供应商协会)就已经发布了在工厂基层使用以太网服务的工业标准。可见,以太网进入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以太网控制技术与现场总线结合起来,使冶金工业生产各环节集中到统一的自动化网络架构中,这样就可以显著提高冶金工业的生产效能。
2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综合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监控、调整和检测,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指示信号,而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自动化工作。以以太网为基础的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综合控制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冶金工业生产中的系统控制等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益。
(1)构建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
在冶金工业中,以PLC、DCS、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控制,是对冶金生产现场级设备的控制,构成了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PLC控制占据主导地位,是最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作用的发挥将会对冶金工业综合控制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在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中,PLC发挥着回路控制的功能,DCS主要是用于改善顺序控制功能,它们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等设备构成了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基本控制系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构建冶金生产管理控制系统。
在冶金工业过程中,借助于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冶金生产流程进行集成控制,使其在协调工序、质量监控以及在线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冶金工业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构建冶金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促进冶金生产横向数据的集成与相互传递,同时推动计划—生产—控制等纵向的信息集成。在此基础上,整合冶金生产中的实时数据和关系数据库,为冶金生产管理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3)构建过程控制系统。
在冶金工业生产中,采用光机电一体化、软测量以及数据融合数据处理等技术,以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物流跟踪、能源控制以及产品质量全过程控制为目标,实现对冶金工业流程的在线监控。通过构建过程控制系统,借助于继电器、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不仅可对冶金工业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而且可充分实现对冶金自动化的顺序控制、过程控制、传动控制以及运动控制,有效改进冶金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效能。例如,采用RCS-9600CS系列装置来保护测控产品,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可有效对冶金工业生产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4)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
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冶金工业的制造智能,以有效实施质量管控、实时监测、生产调度等的动态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冶金工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做到对能源的有效管控与性能管理,为冶金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冶金工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的创新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例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他技术实现对冶金工业生产流程的模拟,可以实现对故障分析、在线监测等多方面的智能管理,降低冶金工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3结语
在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事故,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而且有助于实现冶金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我国冶金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实力,这已经成为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起步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面临很多不足。因此,必须把以太网控制技术与冶金工业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我国冶金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冶金工业管道失效案例分析及其预防方法探究的意义
管道是一种新型运输的一种手段,它的性质和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运输的方式之一。相对于对液体、气体以及流体的运输,管道运输主要有三大优势,即:安全性高、效率快、消耗低。随着我国的石油工业等业务的不断发展,管道的使用越来越多,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近几年来,我国管道的发展掀起了高潮,尤其是在西气东输策略的提出后表现的更为明显。在2005年的时候,我国的油气管道的长度高达4700公里左右,管道的覆盖基本上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格局。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油气管道达到了11300多公里。管道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文影响、气候影响、自然灾害以及交通影响,在管道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比较的大,管理难度增加了不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和改善。管道运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手段,通过管道可以把资源生产地和炼化的企业以及需求客户连接在一起,在管道工作的时候,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地里、人文环境以及气候比较复杂的地方,管道所存在的危险系数更加的大。管道的安全系数不仅影响企业是否正常的运行,还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状况,对周边的人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对于管道失效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改进管道,提高管道的安全性的研究有这重大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管道运输的使用以来,各个国家及其相关的政府对于管道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外对于管道失效的评价和预防的问题已经有了40多年的研究史,对于管道的失效原因进行了调查,对于管道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对于管道事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就目前而言,许多的发达国家对于管道的建设和运行的过程有了相对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我国也在不对的对管道安全体系进行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了相对的措施。我国对于管道安全的研究比较的晚,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一些相关的专家在西方专家研究的经验上才开始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是对管道运行中所存在的危险的管理、管道失效事故所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研究。
3管道失效模式常用的诊断方法
对于管道失效模式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六种方法,这六种方法主要是故障树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模式识别法、指数法、风险概率分析法、专家系统评价法。下面,将对这六种方法分别进行阐明。
3.1故障树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事故的故障开始的,一层一层的分析事故所发生的原因,一直分析到不可以再分解才结束,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树状的逻辑结构图。这种分析法主要是计算失效的事件所发生的概率。
3.2模糊评价法
这种分析法是在综合评判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在管道失效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首先要对管道失效所受到的所有因素的影响做出一个总的评价。一般情况下,事故的评价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即:定量和定性,所以评价就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3模式识别法
对于事物或者现象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对事故进行描述、辨认和解释,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模式识别法。在是识别的时候,主要是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分析。
3.4指数法
它是基于概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对于影响事故所发生的因素进行假设,设想状况是最坏的,这个分析存在主观性和相对性。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把事故的原因归为第三方破坏、设计缺陷和腐蚀以及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
3.5风险概率分析法
使用这种分析法,可以考虑管道在设计时的各种因素,并且对其进行防御措施,从而避免失效事故发生。
3.6专家系统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相关的专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从而对这个领域作出决策。
4国内外管道失效案例分析
4.1埋地钢质管道失效原因的分类
美国将管道运输所发生的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七种,这七种原因主要是第三方破坏、人为误操作、腐蚀、自然灾害以及材料失效、其他外力损伤和不明原因。下面就对这七种原因进行说明。(1)第三方破坏。这个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挖管道时不小心挖坏或者损坏了,还有别的外力损伤。而这种破坏主要是打孔盗窃、管道占压、在管道上方或者旁边施工、雨水及流水长期的对管道冲刷。(2)人为误操作。这个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出现失误而造成事故发生,它主要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出现疏忽,或者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不当以及技术存在缺陷。(3)腐蚀。对于管道的腐蚀,一般情况下可大致分为两种,即内腐蚀和外腐蚀。外腐蚀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保护不当、土壤腐蚀、防腐的绝缘层失去效果等;内腐蚀主要是管道在运输时运送的液体(气体或者流体)的温度、流速以及物体本身就具有腐蚀性,从而造成管道腐蚀。(4)自然灾害。对于自言灾害对于管道所造成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导致管道破裂。从而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这种自然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洪水和地震等。(5)材料失效。有的管道材料在生产时不合格,材料不合格,在加工的过程中加工不当,或者是在运输材料、安装时出现纰漏或误差。(6)其他外力损伤及不明原因。
4.2国外埋地钢质管道失效的原因及其分析
在美国,有一种长达47.5*104千米的配气管道,这种配气管道主要是用来输送天然气的,这种管道对于我国来说,相当于我国质量监督总局所规定的GB1级燃气管道。对于重大事故的定义,美国理解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50000美元以上(包括50000美元);有人员受伤或者导致人员伤亡;浓度高的液体的泄露达到了5桶以上(包含5桶);引起火灾、爆炸或者环境污染。PHMSA对于美国从1998-2008年,这二十年间的重大的管道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了统计,并且对于管道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管道所发生事故的原因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管道所发生的事故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加拿大管道事故发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腐蚀所造成的,而欧洲管道事故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所造成的。
4.3我国管道失效案例及其分析
4.3.1管道失效案例一
2009年的时候,我国某钢厂的蒸汽管道发生了一场重大事故,蒸汽管道在运行的时候,管道的一个焊接处发生了断裂,导致管道完全的断开了,并且管道还给发生了变形,管道附近的支架也受到了影响。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对管道进行了检查,发现焊接处在拉断后,发生断裂处的距离比较的大,还可以发现管道的焊接处工作做得不到位,有的地方没有焊接,从而说明焊接工作不合格。通过对管道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工作人员得出:造成这次管道失效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在焊接时焊接工作不合格,从而导致管道焊接处发生破裂。
4.3.2管道失效事故案例二
在2007年10月的时候,某钢厂的氧化管道经过设计、安装后就开始使用了。这个管道的弯管段的材质是25钢,直管段的材质是20钢,管道在使用的时候是在常温下进行操作的,而这个管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是1.9MPa。在2008年5月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这个管道的一个焊接处有破裂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氧气的泄露。幸亏工作人员发现的比较早,并且及时的做了补救措施,从而才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之后,工作人员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发现管道焊接处的内壁焊缝的余高比较的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化工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安全管理和化工企业管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污水处理系统需求
以往仅只满足污水处理要求的处理系统,通常总的处理环节为:分离-沉淀-排污,然而现如今除了最基本的污水处理需要外,对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更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对治污排污量予以精确严格的监测与计量,对于输入的原水、沉淀池用水、调节池用水等利用量、循环回用量均需严格计算与检测。这也是我们此篇文章所要介绍之方案所拥有的特色系统功用,详见下文。
2工艺流程
2.1基本工艺流程
基本工艺流程中分项工艺总体难度适中,实现无困难,衔接得体,目的清晰,便于管理。
2.2各环节加强化学处理,高效分离
冶金污水通过收集沟道进入预先设置的集水池,随后进入沉淀池,由提升泵提升至浅层气浮系统(后文将详加解述)。废水经提升泵提升后,投加混凝剂PAC,通过充分混合搅拌使得PAC混凝剂药剂与冶金污水充分混合,之后流至机械搅拌反应池,利用机械搅拌加速其化学反应,污水中的悬浮物逐渐形成絮体。随之连接特别设置的旋流反应器,加强在PAC混凝剂作用下的化学反应。然后在旋流反应器后仍旧连接相同的管道混合器,其内投加絮凝剂PAM,使得投加PAC后形成的絮体絮凝反应后增大。絮凝好的污水混合物随之进入浅层气浮,利用加压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经减压释放形成的微小气泡与废水中的悬浮物絮体互相接触,水中悬浮絮体自然粘附在微小气泡上,随气泡的上升一起浮到水面,形成与下层水体有明显分层界限的浮渣,最后除去表层浮渣,从而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而经过浅层气浮处理后的清水则由重力原因流到地下清水池储存起来,由回用水泵抽取提升后送至冶金生产车间继续循环使用,且回用率相当可观。浅层气浮浮渣和污泥最终排放至污泥池,经过压滤机固化处理后外运并进行深挖填埋,保证不影响周边环境与生态。反应池、浅层气浮中的放空废水以及板框压滤机的滤液排到污水池之后通过污水泵的提升,回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处理。
2.3浅层气浮回流原理,缩短分离时间
本项目解决方案采用QF型高效浅层的气浮装置。该气浮装置针对以往之一般气浮池在进出水等方面的劣势,特别将其原水进口和净化水的出口设计为移动式,其目的在于缩短原水气泡整个上浮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意即在原水向气浮池流动的同时,池中布水管向着原水流出的相反方向而移动,使得进入池中的原水相对于水池基本处于相对静止之状态,水中的气泡因此而沿着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向上浮向水面,上浮速度接近原水中固态物质的上浮速度(4~10cm/min),因此原水中的悬浮物能够以接近于T=3min的上浮速度很快的浮到水面上,而浮渣层下的净化水仍停留在下层的原处,当净化水抽提管移到此处时,净化水就能被抽送水泵抽取而排到水池外。在这里,为求达到使得水泡垂直上浮的效果,最突出的问题便是需要使进、出水口能够同步移动,我们在此项目解决方案中,将该机设计为圆形,进、出口管均安放在一定的装置上,使它围绕着转轴中心旋转,这种旋转移动的布水方式巧妙的解决了我们的核心问题。由于原水中的悬浮物从水中浮到表面的速度快,可以达到三分钟净化原水达标的效果。净化时间缩短,在整个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与效率上自然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QF型高效气浮主机系统详述气浮物理固液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适用于气浮处理的设备也有多种,但其核心都是通过产生微生气泡,使絮凝颗粒附气上升分离。微细气泡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电解、分散空气和溶解空气再释放等方式。QY-QF型高效气浮设备引进日本新技术,运用高效溶气泵将水、气混合加压溶解形成溶气水,再减压释放,微细气泡析出与悬浮颗粒高效吸附而上浮,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气浮系统集进水、絮凝、分离、集水、出水于一体,与传统气浮设备类似,设有稳流室、溶气释放室,使处理性能更稳定,不但效果更优越,而且对于传统设备改造尤为适宜。尤为其中的QF型高效气浮主机系统有代表性,它集凝聚、气浮、清渣、沉淀、除泥为一体,整体呈圆柱形,结构紧凑,池深较浅。气浮装置的主体由池体、旋转布水机构、溶气释放机构、转架机构、集水机构,撇渣机构六部分而组成,进、出水口与排渣口全部集中在池体中央部分,布、集水机构、清渣机构都与框架紧密连接在一起,围绕池体中心转动。
新型浅池气浮装置系圆形气浮池,最大的工艺结构特点是中心进水旋转布水,掺入混凝剂发生絮凝后的原水与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相互接触混合之后,在稳流,整流装置的作用下,水流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此环境条件下完成固液的分离反应与传统气浮装置比较,从根本上改变进、出水方式,消除了固液在水流动态情况下进行的不利因素,使水的停留时间仅保持在4-6分钟以内(由旋转速度调整),也随之将气浮池的有效水深降低到仅400-500mm之间,较之传统气浮装置池子的深度降低了3-5倍以上。这里凝絮好的原水是指在原水中加入絮凝药剂PAC或PAM(PAC为400-1000mg/I,PAM为PAC的1/5左右),经10-15分钟的有效地絮凝反应,形成的原水。具体药量及絮凝时间,絮凝效果须由实验测定。提供成套设备总成及控制系统,通过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以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由于旋转布水器和稳流整流装置发挥作用,使得池内产生了无数个互不干扰的分离反应区,各分离反应区也随着循环周期(可调整的旋转速度)所产生的时间差相继出现或结束。分离反应结束之后在池内自上而下形成了浮渣层、清水层以及泥沙沉积层,其分别配备了同步与之转动的池底清泥装置,在这里,除了泥沙将被按时定时的从池底排出泥槽以外,净化水、浮渣再次循环进入分割的中心筒之内,从池底连续排出池体最终流入储存池,以上述过程为完整的工作循环,设备如此周而复始的连续工作。总体功能特点①.溶气泵边水和气同步吸收,在泵内进行加压混合、气液溶解率高、细微气泡大小平均小于等于30um;②.溶气的水溶解率高达80-99%,较传统气浮效率高3倍;③.自动控制可行性高,易操作、易维护、噪音污染低;④.溶气泵可取代循环泵、空压机、溶气罐、射流器及释放头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3结语
我国选矿及冶炼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2%左右。因此,提高废水处理率与水重复利用率是冶金行业内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化的关键环保手段之一。工业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是实现"零排放"的关键。我们提供的污水处理系已经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在实际项目中的验证,系统设计成熟,可应用性强,该系统可以说是目前设计最优化、成本核算最小化的系统,而且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同时可节约了大量安装成本。冶金污水处理手段方法不一,原理及工艺更是千差万别,更出于不同项目所产生的废水的种类繁多,因此不可能有统一的废水处理模式,对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处理工艺来优化处理废水问题。但当前的时代任务告诉我们,目前虽然有很多污水处理的研究和成熟的处理工艺,但大部分企业只进行了部分处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未真正意义上关注在污水处理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推广类似本文所述的新产品,新工艺,不只将污水处理拘泥于简单的处理两个字上。提倡以废治废,降低成本,提高废水的回用率,从源头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1冶金矿热炉高温部位汽化冷热利用
汽化冷却的优点在于冷却水的消耗量大大减少。通常每加热1公斤饱和温度的软化水使之变为蒸汽约需吸热510千卡,而一般冷却水,当进出水温差在10℃时,每公升水仅能吸收热10千卡,因而使用汽化冷却时,每公斤水从冷却构件上带走的热量不是10千卡,而是510千卡以上,从而使耗水量大减少。由于汽化冷却使用软化水,因此完全消除了水垢沉积现象,从而提高了冷却构成件的冷却效果,更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冶金矿热炉余热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熔融状态的铁渣、铁水等,建议通过将热能首先移至水介质,再通过热水一冷水的方式实现热能的转换。比如采取将锅炉的给水温度预提高,再通过冷热水循环分级逐步提高,最终取走热量的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冶金公司采用冲渣水直接将渣和热量移走,进入热水中的这部分热量如何转移利用需要思考和探索实践。铁水的热量也不少,但铁水最终是由熔融状的物料成为固体物料,换热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通过空气一固体的方式将此热量移至空气中较容易实现,至于热空气的用处,则需要考虑矿热炉料或入炉作用。矿热炉余热利用如采取供暖供蒸汽热源的方式运行,其经济性要较用于发电效益要好。主要是由于目前上网电价较低,即使按目前平均It蒸汽约发电150kwh(扣除发电装置自用电外),吨汽发电量的价值大约为60~70元。而目前市场上It低压蒸汽的价值约为150元左右。若周边两三公里内有需要用蒸汽热源的用户,则出售蒸汽则经济效益会更好。同时供热投资也可以节省汽轮发电机、循环冷却系统及送变电设备等投资。
在生产中尽可能关闭炉门,除了必要的观察料面和电极外,其余时间炉门要紧关,仅是一些缝隙进人的空气就足够炉内料面的物料燃烧之用。至于如何改造矿热炉内观察人孔和工作炉门、改造炉身的密封性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实践。该余热利用主要针对半封闭的矮烟罩矿热炉适用,半封闭矿热炉内产生的烟气大部分成分为漏人空气中的N2、空气中用不完的O2以及部分燃烧产物如CO2、H2O等,含CO极少,也没有含SO2等腐蚀性气体,理论上锅炉排烟温度可以设计到很低,但需要考虑到烟气的露点问题,当降温到露点温度时,会造成后序的布袋除尘器由于结露而粘结布袋。按照余热锅炉的设计原则,一般排烟气温度大于500℃时,装设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效果显著的,节能效果较明显。可以按具体情况设置饱和蒸汽锅炉或热水锅炉,蒸汽压力通常为低压。
该循环水一般是从常温提高至45℃以上的热水,所带走的热量不容忽视。在不会造成矿热炉各冷却部位过热损坏的前提下,取走高温热水,补充低温凝结水和软化水,对于提高锅炉的产汽量,提高余热利用率会有所帮助。半封闭矿热炉的炉罩通常是以水冷钢梁作骨架,并衬以耐火浇注料。整个炉罩的支承钢梁、内外环梁、斜梁,直梁、电极环梁等,均分别通水冷却。包括电极上的铜瓦、电极夹紧环、集电环、导电铜管、保护环等都采用水冷却。同时还包括炉罩出口排烟管部分管段也装设了水冷夹套,以达到冷却烟气的目的。所有的冷却水最终是带走各个部件传人的热量,进人冷却水中。该部分的冷却水量并不少,水温也不低。冶金生产企业通常做法是设置专门的冷却塔对此部分的冷却水进行降温。
3结语
建议国内有条件的冶金行业,尽可能多地在节能降耗技术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借鉴国内冶金生产节能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的冶金生产效益。所以应用新技术在冶金设备的高温部位进行一些设备技术改造,对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节约水资源,更主要的是使白白浪费掉的热源转化为新的再生能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作用,从而为企业长足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其化工行业已经是成为了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行业,化工行业由于具有着比较特殊的性质,并且在化工行业当中具有着比较多的易燃、易爆以及有毒的气体,因此其安全性必须要引起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企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国内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人类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强,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就越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几大环境问题:一是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产生的原因,一种是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大量污物积聚在低空,扩散不开;另一种是事故排放使大量有害物质短时间内进入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二是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目前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二氧化硅致矽肺等已为人们所共知。三是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证实,有30余种空气污染物具有致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以3,4苯并芘为代表。它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燃烧不完全所形成的一种高活性致癌物,在煤烟、煤焦油、汽车废气、飞机尾气、柏油路灰尘中都能分离出3,4苯并芘。某些元素如砷、铅、镉、铬、铍的致癌性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
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首先,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其次,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的手段。再次,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三、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其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
(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
(三)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四)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其中微生物杀虫剂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人们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来提高杀虫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一俄冶金工业的部门划分
要分析俄罗斯的冶金工业,首先需对冶金工业进行界定。冶金工业大体上包括:黑色、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开采;生铁、钢、轧材、钢管、铁合金、耐火材料、焦炭、铝、铜、稀有金属(镍、钴、铅、锌、锡等)的生产;有色金属(钛、镁、有色重金属)、硬质合金产品的生产和半导体的加工;废铁、废金属的深加工和某些相关化学产品的生产。按照俄罗斯ОКВЭД分类法①,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D类加工工业、C类矿产开采业和G类的51•57等级中。具体涉及以下类型:CB———非能源类矿产的开采;DJ———冶金和金属制品生产;DF———焦炭、石油制品和核材料的生产(23.1子级———焦炭生产);DI———其他非金属矿产的生产(26.8子级———耐火制品生产);DN———其他生产(37.1子级———废铁和金属废料加工);G———批发零售贸易,私人日用品维修(51.57子级———非金属、废纸等的回收、分选、分配和包装)。
二俄冶金工业的发展状况
(一)俄罗斯冶金工业在其经济和世界冶金业中的地位
冶金工业是俄罗斯工业中的基础行业。2008年,俄罗斯冶金工业企业共有1.8万家,就业人数为115万。从产值上看,冶金工业产值占俄GDP的5%,占工业产值的18%,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4%。从税收贡献看,冶金工业占国家纳税额的5%。从产业关联上看,冶金工业消费了整个工业28%的电力、5.4%的天然气、10%的石油和石油制品,使用铁路运输载重总量的23%。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2005年俄罗斯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中国、日本和美国)。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钢产量有所下降,由2008年上半年的3840万吨降至2009年上半年的2630万吨,但世界钢产量也相应的由6.975亿吨降至5.374亿吨。俄罗斯始终保持了约世界5%的产量,世界第四的位置未变(第三位的美国由印度替代)①。铜产量方面,2005年俄罗斯占世界产量的6%,居世界第五位;2005年俄罗斯铝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1.5%,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俄罗斯的镍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1%,居世界第一位;钛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4.8%,居世界第二位②。
(二)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俄罗斯加工工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但与其他部门相比,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最高,2008年冶金与金属制品生产部门在总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为3.6%,机器制造业的比重为0.9%,电子设备和光电仪器为0.5%,交通运输工具制造业为1.2%,化学工业为1.6%。由于冶金工业属于加工工业的原材料部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俄罗斯工业结构的低水平特点。尽管冶金工业在整个加工工业中的投资占有较高水平,但与其创造的产值相比仍是很不相称的。2006年,冶金工业产值在GDP中占5%,而该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在总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比重为3.8%。2008年,冶金工业产值依然为5%,但固定资产投资却下降为3.6%。这意味着如若冶金工业不加大投资力度,可能面临着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三)进出口发展状况
2000~2007年,俄罗斯冶金工业的进出口大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出口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521亿美元,增长了2.12倍;进口额从40亿美元增加到172亿美元,增长了3.3倍(见图1);进口增长快于出口。2008年,由于受主要出口对象国需求下降以及一些国家海外扩张的影响,俄罗斯冶金工业的贸易环境出现轻度恶化情况:出口额下降至460亿美元,下降幅度达11.7%;进口额却略有增长,增加了3亿美元③。尽管贸易环境变差,但俄罗斯冶金产品的出口结构并没有相应恶化。2009年第二季度,在总量下降的条件下,技术含量较高的型材出口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8万吨,占总出口量的15.1%,较2008年同期提高了3.37个百分点;而技术含量较低的毛坯和半成品出口比重下降为52.4%,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4个百分点。
(四)生产状况
2000~2007年,除2001年冶金工业生产指数出现负数以外,其余年份的生产指数都为正。这说明该行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就增速而言,各年呈周期性波动。2000~2001年增速下降最多,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过后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就各年份和具体产品而言,2006年,主要冶金产品的产量与2002年的水平相比增长了10%~20%,其中钢管和涂层铁皮增长最快,增长率分别为52%和70%①。2007年冶金和金属制品生产比2006年同期增长2%。其中,成品轧材生产增长2.4%,钢管生产增长10.2%,铁矿石生产增长2.4%,焦炭生产增长3.5%。钢产量达到7240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2.2%;铁产量达到5150万吨,与2006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1.6%。2008年,俄罗斯冶金工业的发展可明显划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上半年冶金工业基本上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从2008年6月开始,由于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全球危机,并且正向实体领域侵蚀,俄罗斯也没有幸免。冶金工业增长率在2008年6月出现了大幅下滑,在之后的7~10月期间,基本上接近零增长(见图4)。综合2008年全年,由于上半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冶金和金属制品生产与比2007年同期相比仍增长了1.7%②。2009年,由于危机进一步演化,冶金和金属制品生产继续下滑,2009年上半年,铁矿石生产下降21•6%,成品轧材下降28%,钢管下降30%③。截至2009年10月,冶金工业生产同比下降了19.2%(见图4)。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年增长都为负,但是分月度看,增长率有回升的趋势,这也体现了俄罗斯冶金工业在危机中的复苏迹象。
(五)冶金工业财务状况和价格政策
2007年,冶金工业盈余为7800亿卢布,比2002年增长近8倍。其中,黑色金属冶金工业为4300亿卢布,增长10.2倍;有色金属冶金业为3500亿卢布,增长6.2倍。2008年,冶金工业盈余出现大幅下降,为5725亿卢布,比2007年下降近27%。从整体看来,冶金工业在俄罗斯工业部门中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2000~2007年,黑色冶金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3•1%,有色冶金为33.2%。2008年,黑色冶金企业利润率下降为15%,有色冶金下降至26%①,但与加工工业中的其他部门相比,冶金工业的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②。俄罗斯冶金工业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利润率,并非主要由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而是冶金企业进行了垂直一体化,一体化公司控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矿石、焦炭、生铁、钢和毛坯等的价格)和企业内部的工资水平、折旧率等③。由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垂直一体化公司采取了分割市场的销售政策,将一部分金属初级产品用于出口。当国际市场为竞争的环境时,俄罗斯公司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国内市场由于分割了一部分供给,造成金属初级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这样一体化公司则可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比不分割市场条件下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由于金属初级产品供给不足又会造成原料供给不足的假象,使一体化公司有理由进一步提高原料价格。上述过程就是一体化公司通过价格政策,将产生于市场条件下的费用重新分配,获取超额利润的过程。因此,价格政策是决定冶金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然而,俄罗斯国内金属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金属深加工和机器制造业成本的提高,不利于高附加值的机器制造业等的发展,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事实证明,2008年之前,在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卢布升值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俄罗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的供给已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进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俄冶金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问题
1.冶金工业生产设备老化严重
俄罗斯冶金部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2008年,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磨损率分别为43.5%和41.8%①,生产设备、天然气和净水系统都急需进行现代化改造②,而冶金工业固定资产的更新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2008年,黑色冶金工业固定资产更新率仅为2.2%,其中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更新率为2.9%。对此,俄罗斯政府在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中给予高度关注,并两次提高更新率目标。《2015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到2010年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率提高至3.5%~4%,到2015年提高至4.5%~5%③;而在《2020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中,俄罗斯政府将2020年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率目标设定为5.5%④。
2.原料基础不具投资吸引力
尽管俄罗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质量较差,难以分选。例如,俄罗斯的锰矿石基本上是难选的碳酸盐型矿石,锰含量仅为19.76%;已探明铬矿中7个为岩浆型矿床,品位为28.34%。此外,很多产地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尚未能开发。
3.生产的资源消耗高
俄罗斯产业结构低级化,先进的制造装备难以应用。加之设备老化、原材料品位差等因素,使得俄罗斯冶金工业生产的资源消耗很高,具体表现为材料消耗高、能源消耗高和劳动力消耗高。2007年冶金工业中主要产品的能源和运费在成本中的比重,其中采矿、黑色金属和铝三种产品的生产消耗比重最高,分别达到40%、33.1%和41%。俄罗斯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节能降耗措施,金属冶炼部门的耗电量预计到2011年下降3%~5%,到2015年下降15%~17%,到2020年下降20%~22%;采矿部门耗电量到2011年下降2%~3%,到2015年下降13%~15%,到2020年下降18%~20%①。此外,部门内部还存在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技术熟练的人员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外部问题
1.金属消费部门不发达导致国内市场容量低、对高加工度产品的需求不足金属的主要消费部门包括机器制造、汽车组装、管道建设、造船、航空和建筑业等。由于这些关联产业并不发达,俄罗斯国内市场金属消费量大大低于工业发达国家。2007年,俄罗斯金属制品人均消费量为261公斤,与此相比,日本为626公斤,德国为463公斤,美国为354公斤,欧盟国家为392公斤。俄罗斯铝的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2.7%,德国的23.8%,日本的16.7%和中国的40%;锌的消费量相应为这几个国家的27%、20%、18.2%和35.7%。国内金属消费部门不发达导致冶金工业部门面临较大波动。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外需下滑严重影响国内市场,因为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冶金工业分割市场的垄断销售策略失效,国内市场上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间竞争加剧,而金属消费部门的生产也发生疲软,导致对原材料需求不足,在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冶金工业国内市场消费大幅下降。俄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对黑色冶金行业中10家骨干企业②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以2008年1~8月平均销售量为标准,国内市场销售量下降最严重的月份为2008年12月,下降幅度高达70%,而出口下降最严重的月份为2008年11月,下降幅度仅为26%。而与此形成对比,随着外需逐渐回暖,国外市场的需求却挤占了国内市场。2009年3~5月,出口消费比重由88%上升至111%,而国内市场的消费比重则由65%下降为57%。因此,大力发展俄罗斯的金属消费部门,为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内需基础是发展俄罗斯冶金工业的重要方向。
2.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俄罗斯冶金产品出口进行各种限制尽管俄罗斯的冶金工业极大地依赖外部市场,但世界其他国家却对俄罗斯实施了各种限制。目前,世界上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澳大利亚、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印度等国)针对俄罗斯冶金产品共计采取了38种限制措施①。就钢材这一种产品而言,就有11个国家针对俄罗斯出口商实行27种限制措施②。例如,2006年7月,欧盟对无缝钢管实行了反倾销关税,这实际上禁止了俄罗斯向欧洲市场出口该产品。在其他产品方面,2006年,俄罗斯出口到欧盟的合金须交纳6%的关税,加工度较高的产品(如铝材、型材和板材等)关税为4.5%。到2007年,出口到欧盟的合金关税被提高至7.5%,高加工度铝制品则提高至20%~30%。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下滑和对冶金产品的需求下降,各国政府对本国市场的保护措施更有所加强。例如,2009年伊朗开始对俄罗斯的角钢和U型棒材实行进口限制措施。3.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力度不够,导致进口居高不下近年来,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冶金工业发展迅速,挤压了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针对竞争国家的出口,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如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钢管的进口关税高达700%。俄罗斯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进口商品挤占国内市场。例如,从2003年起,俄罗斯大口径钢管进口逐年增加,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对此进行了调查,决定对该产品的进口征收8%的特别关税,但2006年从乌克兰的进口仍增长了55%,所占比重达到20%。显然,8%的关税对保护国内市场显得力度不够。
四俄冶金工业发展战略
鉴于冶金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俄罗斯能源和工业部制定了冶金工业的发展战略,以期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冶金工业的发展。2007年5月俄罗斯能源和工业部制定了《2015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但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凸显,冶金工业生产的大幅下滑使俄罗斯政府无法按照《2015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中提出的目标和方针实施。因此,俄罗斯政府又在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该行业发展进行审视和总结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重新出台了《2020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
(一)《战略》目标
《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加快创新,保证部门的经济效率、生态安全和资源储备,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进口替代。在此基础上,提高俄罗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俄罗斯国内市场、独联体国家市场和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要保障总战略目标的实现,总目标应针对现有问题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以便更好地执行。1.更新固定资产,降低生产消耗到2011年,固定资产更新率将从2008年的2.5%~3%提高至3.5%~4%,到2015年提高至4.5%~5%,到2020年提高至5.2%~5.5%;到2020年,固定资产磨损率从43%下降到38%。随着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改造升级,冶金工业中的各种资源消耗应相应减少。对此,《战略》设定的目标如下:到2011年,冶金工业生产的资源消耗降低5%~7%,到2015年,降低13%~15%,到2020年,降低15%~17%。2.新增就业岗位,提高劳动生产率到2011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到2015年达到2万个,到2020年达到4万个;除了在数量上增加冶金工业的人员,还要在质量上提高。对此,《战略》提出了提高再培训工人比重的措施:具体来讲,到2011年,工人再培训比重达到60%,2015年达到70%,到2020年达到80%。《战略》通过专业化岗位的设置以及知识资本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冶金工业劳动生产率的目的。3.积极发展金属消费部门,扩大国内市场对冶金产品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加工度产品的需求比重预计到2011年,俄罗斯国内市场中黑色金属成品轧材消费占产量的比重将为58.9%,到2015年为65.9%,到2020年为75%;铝的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4.2%、26.8%和29.2%;铜的消费比重分别达到68.4%、70%和72.6%;镍的消费比重达到8.6%、7.7%和13.8%。针对高加工度产品,目前,黑色冶金业国内消费比重为24.8%,有色冶金业为15%。到2011年,两者比重预计提高到27.8%和17%,到2015年提高到31.8%和22%,到2020年提高到36.2%和25%~28%。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到2020年国内消费比重应提高到15%~20%。4.缩减进口,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到2011年,将进口实物量降低至2007年水平的50%,到2015年降低至41%,到2020年降低至37.5%。根据国内有生产优势的产品,降低其相应的进口量,黑色冶金业中主要降低钢管、涂层金属和不锈钢的进口;有色冶金业中主要降低精选铜、镍和钛的进口。在提高冶金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战略》提出应采取提高关税和反倾销的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对产自所有国家的大口径钢管实行8%的特别关税;对原产于欧盟国家的不锈钢实行反倾销关税,税率为每公斤0.84欧元;对原产于乌克兰的工程紧固件实行21.8%的反倾销关税和价格承诺;对原产于乌克兰的锅炉钢管、管材、石油天然气管道、套管和轴承钢管等产品实行8•9%~55.3%的反倾销关税,并要求乌克兰实行自愿出口限制;与乌克兰就限制钢筋混凝土配筋用棒材出口的协议生效(有效期至2011年);与乌克兰就控制冷轧平板出口的协议生效(有效期至2011年)。此外,俄罗斯目前正针对产自巴西、中国、韩国和南非的不锈钢、产自中国的轴承钢管、产自比利时、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聚合物涂层轧材展开反倾销调查。
(二)《战略》的实施阶段及资金保障
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俄联邦工业和贸易部①对冶金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企业投资规模进行了预测,从而确定了《战略》实施的阶段以及各阶段所需资金的规模和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资产折旧、利润、出售股票所得资金、吸引本国及外国银行的贷款、债券和设备长期租赁所得,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战略》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2009~2011年该阶段预计投资4500亿卢布,每年约为1500亿卢布。其中,黑色冶金业为每年960亿卢布,有色冶金业为每年530亿卢布。在这些资金中,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占80%,为每年1200亿卢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冶金企业很难从西方国家银行吸引到低息贷款,而向俄国内银行借贷也存在利息高、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2009~2011年企业被迫将吸引外部投资的比重从2005~2006年的35%降至20%。2.第二阶段为2012~2015年预计投资7650亿卢布,每年约为1920亿卢布。其中,黑色冶金业为每年1170亿卢布,有色冶金业为每年750亿卢布。企业自有资金约占78%,为每年1500亿卢布。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各类资金中最有利的,因此,将逐步提高折旧在资金保障中的比重,从第一阶段的21%提高至25%。吸引外部资金的比重将提高至22%。3.第三阶段为2016~2020年预计投资1.05万亿卢布,每年约为2100亿卢布。其中,黑色冶金业为每年1250亿卢布,有色冶金业为每年770亿卢布。企业自有资金约占77%,为每年1620亿卢布,其中折旧的比重提高至28%。吸引外部资金的比重将提高至23%。
(三)《战略》实施的风险认知
《战略》的实施依赖于未来的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可能成为战略目标实现的障碍。对此,俄罗斯能源和工业部在制定《战略》中对这些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具体包括:宏观经济风险、法律保障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重大事故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短期内,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威胁仍在延续,因此,在《战略》实施阶段,俄罗斯仍可能面临经济下滑、投资不足、银行系统危机和预算赤字等问题。此外,在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下跌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预算收入,而预算收入又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这可能会影响到与冶金工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国际市场上冶金产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对国内冶金工业的生产造成影响。
2.法律保障风险
冶金企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存的法律和经济环境。目前,俄罗斯政府一些政策的实施(如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如企业间的竞争、市场上的供需平衡机制等)还没有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规范。因此,《战略》的实施还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完善。
3.地缘政治风险
《战略》中有些项目会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加以推进,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是与外国企业合作推进项目的保障和前提。
4.重大事故风险
《战略》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大的灾难性事故,这些事故大多具有人为属性(如技术设备的有形和无形磨损造成的事故)、自然属性(如水灾、地震和山崩等)或社会属性(如非法干涉企业经营、恐怖主义等)。重大事故的发生都可能需要从已经实施的项目中抽调资金,从而影响项目的进行。此外,事故发生后还会降低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信贷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对冶金企业的信用评级也会相应降低。
五冶金工业发展战略评述
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及时出台《2020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是非常有远见的。作为一个转轨的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将冶金工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很好地结合了本国的国情。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的“四小龙”)相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将轻工业作为进口替代战略的首选,而俄罗斯则将冶金工业作为进口替代的重点,也很好地继承了转轨前的重工业优势,并且有效避免了劳动力匮乏的劣势。此次金融危机中,外需波动对俄冶金工业国内市场造成了极大不稳定性,俄政府在《战略》中提出发展金属消费部门和缩减进口的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当前俄罗斯的现实。就作为供给面的冶金企业而言,俄政府意识到了设备老化、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并相应地设定了远景目标。在大框架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战略》实施各方面的环节也力求详尽。首先,俄政府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确定了《战略》投资的资金规模和资金来源,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靠的财力保障;其次,俄政府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一定的评估;最后,《战略》在设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执行冶金工业中各大企业的具体项目,分步推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战略》目标的设定还体现了动态原则。2007年俄政府出台《2015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冶金工业的破坏使原战略的目标和执行条件已不符合当时的情况。因此,俄政府在对金融危机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重新制定了《2020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俄政府制定的《战略》也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对市场因素的忽视。首先,《战略》中政府较多地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而市场的作用较小;其次,《战略》更多倾向于扶持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可能使得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体系进一步加强。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从长远看可能不利于俄罗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此种背景之下化学化工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化学工程其实就是指一系列的化学生产活动,在现代的环保减排理念之下,化学工程的整个过程应该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也正是随着这些理念的出现,一系列新型的化学工艺以及加工生产技术逐渐走进化学工程当中。综合生产效益和生产效率的两个点,化工生产应该在环保化的基础之上促进高效化发展。将对化学工程中的化工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相关技术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化学工程;化工生产工艺;化工技术
目前,化学生产工艺在化学生产中的发展一直处于开发阶段,而化学工艺的研发在近几年却变得逐渐火热起来,其护腰原因还是因为化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随着节能环保和低碳生活理念的持续火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重,因此,化工生产就应该及时做出改变。在过去,化工生产的污染排放问题一直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化工废料污染的排放,给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1我国化工生产的现状
机械工业、煤矿工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三大工业主体。之所以化学工业能够成为三大工业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化学工业能够生产出大量我们生活所需的物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而推动了我国农业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肥料是支撑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基础要素,在很多程度上维持这我国的经济水平稳定。但是,在化学生产过重,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废料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范围的污染,尤其是化工企业所排放出来的“三废”。
1.1化工生产效率较低
我国三大工业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整体生产效率较低。而在化学工业这方面,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化工生产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在生产化学肥料时,反应器皿往往不能达到正常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进而导致化学反应不充分,最终导致废气问题出现。另外,如果化学反应不充分,那么最终形成的化学产品合格率就比较低,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的使用需求。
1.2对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化工生产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尤其是重金属和化学废料的污染。从化工厂附近的水源当中抽取检测发现,水中的污染物严重超标,进而导致水源受到污染,间接影响到周围的土质,导致范围内的环境出现失衡问题。另外,化工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违反国家的环保法律,直接将一些化工废料排入到自然环境当中,进而造成大范围严重的化工污染。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生产的连续性较低,进而导致整个化学工程反应迟缓,工程的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整个生产环节出现脱节现象,这就会导致化工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导致脱节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应该化工生产工艺不合格所导致的。简单来说,我国的化工生产主要存在生产效率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三废”处理不科学和化工生产技术低下等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化工生产的发展。
2降低我国化工生产污染的措施
从分析我国化工生产现状发现,我国的化工生产技术和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各个工作环节都还存在缺陷。而针对这些问题的特点,我们就应该对化工工艺进行改进,而从化工工艺角度来看,我们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呢?笔者经过实践工作总结了解,要想降低化工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2.1优化反应环境,强化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是化工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达到最高效的化工反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料的出现量,反应条件就必须做到最好。所以,提升化工生产质量的关键点就在于提高化工生产中的反应条件。所使用的催化剂必须在一定反应时间之后才能够使用,进而保障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降低化学废料的产出量。
2.2做好废料环保处理工作
目前,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化工生产中产生的重度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另外,还有我们常见的废气,这些化工生产废料都应该在经过处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化工生产废水的排放必须采用化学综合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理。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的原理,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物质通过沉淀的方式过滤出来,进而降低废水的污染度。
2.3从化工生产技术入手
只有从化工生产技术入手,才能够从化工生产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生产氧气的方式有很多,那么哪一种生产方式才是最有效和最环保的呢?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生产环境的不同,选择科学的生产方式,对于原料的选择更是应该灵活应对。
3结论
化工生产中的工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更多的技术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强化,自然和化工生产之间的平衡点我们还未找到,因此,则应该更加努力的加强研究,对传统化工工艺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积云.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2.
[2]王杲,吴晶.关于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5(18):167.
[3]刘伟,李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特色建设浅谈[J].河南化工,2014(5):61-63.
[4]高改轻.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解析[J].民营科技,2014(7):73.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1.1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开发能源的技术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将“煤化工”等专业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促进我国煤化这一特色专业发展。加强煤化工特色建设,可以扩大煤化工产业,推广清洁能源,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煤化工特色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在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1.2发扬创新精神
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够彰显特色。特色专业是经过改革后被确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有探索和创新,但煤化工专业发展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仍然会对创新有所阻碍,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的煤化工专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煤化工特色建设。
1.3稳定发展原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煤化工人才培养方向,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毕业后学生主要面对钢铁冶金系统,能源方向,因此在建设特色专业是,也要立足根本,找准发现,坚持稳定发展的原则。煤化工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因此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不确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建设煤化工特色的对策
2.1创新教育观念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过程等都离不开一定的理念指导[1]。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市场分不开,煤化工专业与能源安全与供应、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摄入,煤化工专业发展也要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现教育活动,将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进行谈论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理念偏差,要及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煤化工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定期考核,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教育,这也是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措施。
2.2创新课程体系
煤化工特色专业要突出特色,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基础教学中突出特色,从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性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煤化工特色,根据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煤化工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特色建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而能够在以往的经验中,发挥教学成果的理念,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要反应时代的特征,但也要与学校的特色向结合,建设出使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煤化工课程体系要突出特色,例如开展“焦化特色课程”、“清洁能源课程”等,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将基础必修课和辅修课程想结合,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发展。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工程与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设特色煤化工专业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将最前沿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才能够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2.4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是有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保障,在科学的监督机制中,促进煤化工专业发展。高校要保证特色专业有效进行,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及教学条件,这些物质保障是实施特色专业的前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实施不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特色专业,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反馈、教务系统质量检测等,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是高校的特色专业,因此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创新性原则,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本专业特色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要创新教育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突出特色,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煤化工专业人才。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一个支柱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型的产业,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制约了中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化工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化工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重点控制策略,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人员有所借鉴!
关键词: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隐患;安全;控制策略
危险化学品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剧毒等特点,其生产、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的操作难度大、过程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对人和环境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2015年,天津“8.1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给我们敲响了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警钟,提醒着相关人员在思想上,需要时刻重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提高防范意识,保障人民群众及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本文以多年的化工产品安全管理经验为基础,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四个阶段的操作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人员有所借鉴!
1危险化学品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运输过程的安全隐患
在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过程中,很多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偏少,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在基础设施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或存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槽罐车没有专用的停车库及消防设备、运输车辆或包装容器未经检验、擅自改装车辆和容器等。而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可,不按照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执行的显现也较为普遍。
1.2储存过程的安全隐患
很多化工企业在对危化品仓库选址及库区布置时,没有考虑到消防安全的要求,仓储设施简陋或布局严重缺乏合理性,而对于消防设备或器材,则超过检验期限或几近瘫痪,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起到消防作用,抢救困难。一部分化工企业,不按照规范要求存储危化品量,超过其自身可以承担的危险范围,给安全储存埋下隐患。而在危化品的储存管理过程中,一些仓库保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责任心,随意堆放、乱放危险化学品,搬运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轻装轻卸或在库内改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等。
1.3使用过程的安全隐患
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较广,如果不对其安全使用加以重视,也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危化品的使用单位缺乏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不明;(2)使用单位没有严格的危化品监督机制及操作规程,或落实不严;(3)操作人员没有对危化品的安全生产足够重视;(4)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薄弱。
1.4废弃过程的安全隐患
危化品的处置,是生产、运输、存储、使用安全的延伸,也是对危化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已使用并做废弃处理的危化品,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目前,国家对废弃危化品的处置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但部分企业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随意堆放或排放废弃危化品,加之当地执法单位的不作为,其结果将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策略
2.1建立并建全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并结合原化工部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禁令》规定,建立和建全适用于本企业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化品的安全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作业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约束并规范员工的各种操作行为。在制度的落实上,要狠抓管理,尤其在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安装维护过程中,涉及到人员的登高、入罐,操作程序的吊装、动火等特殊作业前,要保证有方案、有计划、有安全保障措施,并严格执行特殊作业的审批制度。在作业过程中,要指派专人监控其作业行为及质量控制,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且不留任何后患,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贯穿于实际工作中,避免形成一纸空文。
2.2排除安全隐患、保障运输安全
化工企业应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包装容器的状况进行检查,排除事故隐患。运输车辆的危险化学品标识应清晰,车况要稳定,达到报废条件的要坚决予以报废处理。对于运输剧毒、易燃易爆等高危化学品的车辆,要安装GPRS等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并指派专人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防止运输车辆偏离规定路线或超速行驶;由于危化品均具有各自特性的危险源,所以,其承装的包装容器须由专业的生产企业,根据危化品的特性特殊制造生产,并经由特种设备质量检验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而对于不同特性的危化品,当其灭火方式、性质相抵触时,绝不可采用同一运输车辆运输。化工企业应全面掌控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道路及沿途环境状况。当运输车辆需经过人员或车辆密集场所时,要慎选行车的时间,防止道路拥堵;当运输的危化品可能与特殊的环境产生作用时,须重新选择运输条件或改变运输线路;高温天气运输危化品时,要防止长时间暴晒,或采取必要的降温隔热措施。此外,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员要熟悉并严格按照预定行车路线形式,突遇状况时,要及时向企业监控人员汇报。
2.3危化品储存的安全管理
危化品的储存仓库,要建立在常年主流风向的下风侧,而对于大型的危化品储存仓库,还必须要设置于城市郊区。仓库内不可设置人员宿舍或办公地点,其外部与其它建筑的防火距离,内部的地面、门窗、屋顶等,要根据危化品的性质,并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建构。对于老旧的仓库,要加大对其设施改造的资金投入,并指派专人定期对安全设施或消防设备、器材等进行检验、更新,保证设施、设备或器材的完好有效性。危化品的日常使用和储存,要设立专人管理制度,其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化学基本知识,而对于有特殊资格要求的,须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证书并经企业考核且合格后方可上岗。针对危化品在存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并制定严格奖罚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在入库或出库危化品前,须对其包装或数量等进行检查和登记,性质相抵触的危化品,要分门别类存放,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剧毒化学品要由双人收发和管理,并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出库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2.4危化品使用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操作,当日的出库量要当日用完,否则要及时入库储存。危化品的使用者,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应变能力。同时,在操作人员进行作业时,要对其操作方法进行监督,防止其违章作业。当发现其操作不当,或存有影响危化品安全的行为时,要当场予以制止并纠正,将事故隐患及时消除。
2.5废弃危化品的安全管理
对废弃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对废弃危化品存放位置的管理。化工企业要根据危化品的特定属性,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废弃危化品的存放地点,制定存放管理办法和应急防范措施,决不可随意乱放、排放,以防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构成危害;其二是要建立废弃危化品的处置设施。化工企业应建立废弃危化品处置的专门设施和机构,强化对废弃危化品安全处置的宣传工作,规范废品处置制度,杜绝危险废弃物的无序流动,加强监管,防治其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此外,化工企业应定期开展对仓库危化品的装卸、搬运和保管等有关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并例举国内外同行业以往的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其中危险源诱发点、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思想上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储存、使用的危化品的特性、危害性及操作要领,确保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操作。
结语
在化工行业,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技术复查、防范要求高的系统性工程,其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一名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安全防范的意识,总结过往经验教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从危化品的管理使用、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和预防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化工企业能够安全、稳定且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堃.我国化学品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02).
[2]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S].
[3]崔克清,等.化工安全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号)[Z].2012
摘要:培养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同时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对高职化工专业职业素养培育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工专业;职业素养
1化工职业相关素质要求概述
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公共素质与专业素质。公共素质是指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诚实敬业、遵纪守法、宽容奉献等。专业素质则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1]。
(1)行业素质行业素质是从事化工行业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要求具备行业认同感,并具备安全意识、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行业认同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以正确的观念去对待化工专业学习。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其能够对化工专业具备合理、科学的认知,并能够了解化工,对化工学习抱有兴趣。沟通协作能力是化工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人员相互协调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是保证化工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之一。另外,要注重安全意识培养。作为高危行业,化工生产与安全意识密不可分。将安全教育与职业行为关联起来,才能保证生产安全与人员安全。
(2)岗位素质不同岗位所具备的技能需求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岗位素质的不同。但无论任何岗位,职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敬业精神、服从意识及熟练的技术,使自身能够顺利完成岗位任务。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这种方针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实践课程教学还是技能实习环节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如关系协调能力不足、合作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高职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缺陷。多数高职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对综合素养培育却不够重视。从大环境来看,化工生产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使得岗位技能要求愈来愈高,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因此,要求学生除具备动手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这些能力培养在高职学生培育过程中并未受到关注。总体上来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包含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发散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让职业培养与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贴合。
3促进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策略
3.1完善教学体系
对当前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将职业素养培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当中。例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及职业导向课程,让学生对职业、择业持有更为理性的态度;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劳技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积极性。利用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公共素质。专业课程方面,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行业素质与岗位素质。构建层次化教学体系,遵循“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循序渐进的过程[3],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具体如下。
(1)基础技能培训包括实验仪器的基本应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安全应急处理等。基础技能培训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学科专业特点有所领悟,并适应这种特征化学习。在增进行业认同的同时,使其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基础实验培训可为学生提供小组协作或团队实验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2)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化工制图、仪表操作、自动控制操作、化工单元设备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等。通过培训,让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特征及使用要点,使其具备基础操作能力。
(3)综合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整个化工工艺流程,并学会DCS控制[4],认识到不同单元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技能培训是基础技能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升华,可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使其养成岗位素质,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
3.2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学校可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或与兄弟学校共同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以此让学生坚定职业远景。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利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升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交流平台,不同的选手经过交流心得,可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学校还应该加强专业社团建设,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参与社团项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可筛选出优秀者作为助手,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培养其成为技能大赛“种子选手”。另外,学校应该加强校内知识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汲取环境,鼓励其多阅读、多思考,不断升华自我。
3.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优秀企业之间需加强合作。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而学校可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最终达成共赢。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教学工作与市场动态应当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把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可让教学配置更贴合市场需求特点,这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5]。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当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经历。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来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丰富自身的企业经历,并将这些经历与学生分享,这对于学生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评价需要企业参与进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性更强,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将逐渐适应角色转变,由“学生”向“员工”转变,这将为学生日后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产生交织,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4结语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外,还应当注重职业素养培育。通过职业素养培育,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成为企业及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为其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计建洪.基于苏南化工类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17):117.
[2]梁建军,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0,(32):86-87.
[3]梁建军,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5-6+25.
[4]王林.如何塑造化工类高职学生实验实训中良好的职业素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74.
[5]金党琴.高职化工类专业“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13):29-30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